范文来 经验 其他经验 什么是纸上谈兵

什么是纸上谈兵

2025-05-26 04:47:00

什么是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成语性质:贬义词。

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夸夸其谈、秀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三国人物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三国里也有类似事例:马谡长于战争理论、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纸上谈兵,但是缺乏实战经验。街亭一战中,他担任先锋,不听取副将王平的建言,一意孤行,犯了兵家大忌,导致蜀军惨败。由于他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不得不将他处死以正军法,“挥泪斩马谡”后,诸葛亮也自求降职,承担北伐失败的责任。

纸上谈兵出自哪场战役

1、纸上谈兵出自长平之战。

2、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长平之战发生时间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3、纸上谈兵,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纸上谈兵的典故

1、战国时,赵国有一员大将赵奢,通晓兵法,英勇善战,很受赵惠文王器重,被封为马服君,名位与廉颇、蔺相如并列,在诸侯国之间也颇有名气。

2、子承父业,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喜欢兵书,熟记兵法,能背诵如流,对答如流,连他老子赵奢有时也辩不过他。日子长了,赵括便目中无人,自以为天下再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所以不时在长者面前卖弄自己,显示自己的才华。母亲见儿子如此聪明,不免暗暗自喜,庆幸将门后继有人。其父赵奢却不这么看,他说:“用兵是极危险的事,关系到国家和将士们的生死存亡,哪能像他说的那么容易,他那是纸上谈兵,在实战中是没用的,是要吃大亏的。日后,如果赵王让他领兵打仗,赵军将必败无疑。”知子莫如其父,赵奢这一预言在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中完全应验了。

3、长平之战,起初是赵将廉颇对秦将王龁。王龁千里作战,急于求成,想速战速决。廉颇则以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想以逸待劳,寻找战机,打败秦军。王龁三番五次地向赵军挑战,赵军有个老主意,说什么也不应战。就这样,秦军欲战不成,欲罢不能,两下里相持了四个多月。王龁想不出进攻的法子,只得派人回国禀报秦昭襄王,说:“廉颇老谋深算,坚守城池,不肯交战,可怎么办呐,如果这样长期下去,我们的粮草接济不上,到那时兵饥粮断,士气低落,就非打败仗不可了!”秦昭襄王听了,请应侯范睢想办法。范睢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想办法叫赵国易帅,把廉颇调回去。”襄王问:“这哪儿办得到呢?”范睢说:“有办法,让我试试看!”

4、范睢有什么办法呢?他的办法就是花重金贿赂赵国见利忘义的臣下,给廉颇造怯战舆论,蛊惑赵孝成王。范睢的办法真灵,没有过了多少时日,赵孝成王的左右就纷纷议论开了,说:“廉颇太老了,太怯阵了,哪儿还敢同王龁交锋对阵呢?要是叫那年轻气盛的赵括去,王龁带的那点儿兵马,早就给打退了,上党失地也早就收复回来了!”赵孝成王听了这种议论,也不假思索,就派人到前线催廉颇早点同秦国人交战。廉颇熟知兵法,懂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是不动声地守住阵地,不去出击。这下子可气坏了赵孝成王。成王恼羞大怒,不问青红皂白,就派人去叫赵括。赵括来面见赵孝成王,成王问:“让你挂帅能不能战胜秦军,把秦军赶出上党?”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考虑,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碰上我,不是我说大话,那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打它个稀里哗啦,溃不成军。”赵孝成王听了非常高兴,当即就拜他为大将,到长平去接替廉颇。

5、赵括回到府上告知母亲,母亲立即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孝成王不要给儿子委以重任,让他去前线替代廉老将军。赵孝成王不知其中奥秘,就把赵老太召来想问个明白。赵老太见了赵孝成王说:“他父亲赵奢临终遗言,再三交代过,打仗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将士的危亡,紧小心慢小心还难保不出差错。赵括小儿,年少气盛,把打仗当做儿戏,一谈起兵法来,就眼无四海,目空一切,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今日大王委任他为大将的话,我们全家老少遭了灾祸还是其次,怕的是连国家都要断送在他手里。就为这个,我请求大王千万别委他以大将,让他到长平前线去。”赵孝成王听后没有引起重视,淡淡地说了句:“你不必说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接过说:“那么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请别连累我们家大小!”赵孝成王答应了她,就叫赵括又带了二十万兵马去了长平关前线。

6、赵括于公元前260年到了长平关,与廉颇办了交接手续,便拥有了四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真是不可一世。他下了一道战斗命令“要是秦国来挑战,就擂鼓出击,迎头痛击。要是秦兵败了,就穷追不舍,杀他个片甲不留!”将士们对他这道命令有疑义,提出廉老将军有令:“以坚守阵地,方能保万无一失!”赵括不听劝阻,说:“他人老了,懂得什么?”赵括就这样一意孤行,连吃败仗,陷入了秦军重重包围。他心里害怕白起,却偏遇上了白起。结果,只在阵地上坚守了四十六天,就被秦军战死了,他带的四十万大军,秦军只放回240人,其余全部被白起坑杀在长平。果真是:纸上谈兵,误国害民,遗祸无穷。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范文来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fanwenlai.com/fwbaike-224714464/
网友关注经验
精品推荐
热门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