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的故事,洗心得慧
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每年都有许多学子去参拜文殊保佑学业顺利。本期佛教人物,带你看看文殊菩萨的故事。
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他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
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呆头呆脑的,好像很迟钝的样子,记性也不太好,在他十二岁那年,他的父母索性就把他送到五台山华严寺礼拜净觉禅师为师。
出家之后每天担柴挑水地过日子,一点也不怕辛劳,到了他三十六岁那一年,他还是不能诵经作日课,大家看他这么愚蠢,都讥笑他笨得像头“牛”。有一天他忽然想道:“我的资质是那么愚蠢,像这样子下去,长年累月地活在世间又有什么意思!”
那时天气冷得彻骨,天空飘着大雪,他就赤着脚走在雪地上一面向着五台山方向顶礼朝拜,一心持念文殊师利大士的圣号,发愿祈求菩萨能开他的心眼,像这样子,日复一日地边拜边行,天气严寒也不知道要添衣御寒,肚子饿了也忘了要吃东西,内心不知有自己的身体,外在不知有他物的境界,全心全意地只求能够见到大士。
一路上只要遇到人,就问:“请问文殊大士住在哪儿?”
当然他询问所得的答案,都是令他失望的,因为谁也不能确知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的去向。走遍了五台五峰,还是见不到大圣,后来他来到了一间寺院,请求布施一点食物充饥,吃饱了求见菩萨的意志更加坚强,简直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
他再度来到了东台,见到有位老人家正以火取暖,就恭敬地向前问道:“请问这位大德!文殊菩萨究竟驻锡在什么地方?您可清楚?”
老人回答说:“你问他的去向作什么?”
法云说:“我生性愚钝,想求他开启我的光明智能。”
老人就说:“哈哈,文殊吗?那个瘦小颓唐、笨拙得要命的家伙啊——你还是不见他的好!”
法云见他这么说,想来这个老人乃是一个疯颠狂妄之徒,才会胡言乱语的,就失望地向北台山走了。
到达北台以后,看到先前所见的疯老人竟然拥雪寂坐在那里,心中就生出稀有之想,认为那老人可能就是真正的文殊大士了吧!就趋向前顶礼,因为一路太疲倦,加上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就倒在地上,口中吐出一口口的鲜血,迷迷糊糊地好像是在梦中,但见那老人对他说:“你在过去生时曾经是个法师,只因贪图他人的名闻利养,又吝于法施的缘故,所以坠入牛身,受愚昧无知之报,来偿还过去积欠下来的宿世债务,但是因为过去曾经是法师,在佛力加持之下,报尽之后今生又得恢复人身,且出家为僧,而由于悭法的余习,这就是使你无法诵经作课的原因啊!”
说完老人就用一柄铁如意钩,钩出他的心脏,他一点也不知疼痛。“你自己看看,这像什么?”真是可怕!就像牛的心脏一样,老人将取出的的牛心在天井里面洗涤干净了,然后再把他安好,并大喝一声:“好了,起来吧!”
他迷蒙之间,突然惊醒,身上一点都不觉得痛,也没有什么不适,只不过是遍体出汗罢了。再去找老人,却怎么找也找不到了。
这时天空忽然飘来朵朵祥云,软风吹着衣襟,抬头往天边望去,看到有一道圆光像镜子那般清明,就在那清明的圆光里面,见到先前那位老人端坐在莲花之上,一转眼间,就隐没不见了。
自从这次经历以后,法云法师以前持诵过的一切经论,都记忆得清清楚楚,好像以前就背得滚瓜烂熟似的。从此以后终身行道布施,说法度人,好像救火救急般地热切。
有一次,礼绕阿育王塔,到了三更时分,见到白光如水,从北台山一直连接到灵鹫峰,中间现出天阁,有灿烂的宝光辉映着,这天阁的匾额上题着“善住”两个字,他知道这就是他归宿的地方。
当时是开元二十三年的春天,他告别了大众,就这样安然示寂了。
五台山供奉的是什么菩萨?文殊菩萨的道场
佛教四大名山,代表了最繁荣,历史积淀最为悠久的佛教历史。也是历来,信仰佛教之人最主要的修行场所。传说佛教精神的大成者文殊菩萨的道场,就位于这佛教的四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上。
文殊菩萨形象
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据《文殊师利般涅盘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盘后四百五千岁时至雪山,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后还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盘。依照佛教典籍所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形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
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亦有种种不同形象的示现。一般文殊菩萨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或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代表智慧的思维。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蠢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青狮还是白象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青狮。
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
文殊菩萨是如来佛祖怙恃之一,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青狮。
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哪里
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北部,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因了文殊道场的缘由,受到了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将文臣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