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难行的意思是什么
1、寸步难行,汉语成语,拼音是cùn bù nán xíng,意思是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2、成语出处:唐·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3、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处境艰难。
4、近义词:步履维艰、左右为难。
5、反义词:一帆风顺、畅行无阻、一往无前。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意思
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意思是:
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
2、详细意思:
只要做事情有道理,无论走到哪里或做些什么,都会比较顺畅。而如果做事蛮不讲理,那在社会上就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现在多用来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理服人,用理性解决矛盾和冲突,不能胡搅蛮缠蛮不讲理。
有礼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意思
懂礼貌和礼节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他人感到是个有修养,从而对他尊敬,就能做到有礼走遍天下。反之没有礼貌和礼节的人,无论多么地位崇高都不会让人从内心产生尊敬,反而使人心生厌恶,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都被人嫌弃,所谓无理寸步难行。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意思是什么
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是一句民间俗语,意思是只要有理,走到什么地方都能行得通,无理无论走到哪里都站不住脚。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
2、引证自李晓明《破晓记》二六回:“咱不该他的不欠他的,怕啥!他还敢把老子吞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我和他滚到哪里也不怕!”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意思
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指有礼貌(礼品)的人任何地方都行得通,没礼貌(礼品)的人到处碰壁,连一步都难以行进。
礼仪(lǐyí):礼节和仪式。如礼仪周到、外交礼仪。出自《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yànyǔ,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