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即鲟鳇。 明 黄省曾 《鱼经·江海诸品》:“江海之产有鱘鰉之鱼…… 广州 谓之鱘龙之鱼,云类龙而无角。”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鱼》:“一曰鱘龙鱼,长至丈,有甲无鳞,鱼之至贵者也。”参见“ 鱘鰉 ”。
即鲟鳇。 明 黄省曾 《鱼经·江海诸品》:“江海之产有鱘鰉之鱼…… 广州 谓之鱘龙之鱼,云类龙而无角。”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鱼》:“一曰鱘龙鱼,长至丈,有甲无鳞,鱼之至贵者也。”参见“ 鱘鰉 ”。
读音:xún
[xún]
〔鲟鱼〕体呈纺锤形,背面青黄色,腹白色,长三米余。为大型经济鱼类。 ◎ (鱘)
读音:lóng
[lóng]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