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嘟的解释
词语解释:
骨嘟gūdu。(1)也作“骨笃”。(嘴)向前突出;撅着。
基础解释:
状声词。形容喝东西时所发出的声音。如:「他骨嘟、骨嘟的喝了两口酒。」噘着嘴、嘟着嘴。
引证解释:
⒈见“骨都”。
网络解释:
骨嘟骨嘟
汉语大词典:
见“骨都”。《汉语大词典》:骨都 拼音:gǔdū见“骨都侯”。(1).指疙瘩。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三折:“开了牢门,则怕磕你一个骨都。”(2).形容嘴巴撅着、鼓起。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对着的都是些嘴骨都乳莺娇燕。”此指突喙。《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王员外﹞两个眉头蹙做一堆,骨嘟了嘴,口也不开。”《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浦到了下处,惹了一肚子的气,把嘴骨都着坐在那里。”艾芜《印度洋风土画》:“被小贩叫卖声骚动了的小孩,一面用手揉搓他围在身上的裙子,一面骨嘟着嘴巴,缠着老头子要钱。”参见“咕嘟”。(3).眼珠转动貌。茅盾《子夜》十八:“张素素的小眼睛骨都一翻,仰起了脸微笑。”午星《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深山生活》:“我们立即将饭团掷过去,猴子们骨都的翻翻眼睛,瞅瞅饭团,猛地抓起来向我们反掷过来。”(4).象声词。《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大阿水上阵》:“水一泡,骨都骨都翻泡泡。”
国语辞典:
状声词。形容喝东西时所发出的声音,如:「他骨嘟、骨嘟的喝了两口酒。」
辞典修订版:
状声词。形容喝东西时所发出的声音,如:「他骨嘟、骨嘟的喝了两口酒。」噘着嘴、嘟着嘴。《醒世恒言.卷二零.张廷秀逃生救父》:「走入里边,坐在房中一个墙角里,两个眉头蹙做一堆,骨嘟了嘴,口也不开。」也作「骨都」。
其他释义:
1.见'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