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的解释
词语解释:
飞蛾赴火、自取灭亡飞蛾扑火[fēiépūhuǒ]⒈见“飞蛾投火”。
引证解释:
⒈见“飞蛾投火”。
综合释义: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自讨死吃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
网友释义:
含义一: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出自《梁书·到溉传》。含义二:赞扬,赞扬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付出时的义无反顾,不畏牺牲的精神.在现在爱情风盛行的文学学坛里,飞蛾更多地用来表现出对恋人苦苦追寻,吃到苦果仍不言放弃的情愫,是一曲悲壮的赞歌。
汉语大词典:
见“飞蛾投火”。《汉语大词典》:飞蛾投火(飞蛾投火) 拼音:fēiétóuhuǒ晋支昙谛《赴火蛾赋》:“悉达有言曰:‘愚人贫身,如蛾投火。’诚哉斯言,信而有徵也……烛耀庭宇,灯朗幽房,纷纷群飞,翩翩来翔,赴飞焰而体燋,投煎膏而身亡。”后多以“飞蛾投火”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水浒传》第五八回:“正是飞蛾投火身倾丧,怒鳖吞钩命必伤。”《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偏偏的又投了这凶僧的一座恶庙,正所谓‘飞蛾投火,自取焚身’。”亦作“飞蛾扑火”。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着,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
国语辞典: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著,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也作「飞蛾赴火」。飞蛾扑火[fēiépūhuǒ]⒈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杨显之也作「飞蛾赴火」。引《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著,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成语解释飞蛾扑火
辞典修订版: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着,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也作「飞蛾赴火」。
辞典简编版: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造句】在明知飙车危险还去,岂不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着,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亦作飞蛾赴火。
出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其他释义:
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字义分解
读音:fēi
[fēi]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 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 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 极,特别地:刀子飞快。
◎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飞语。
◎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飞桥。飞阁。
◎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飞眼。
读音:é,yǐ
[é,yǐ]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蛾子。蛾眉。蛾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蛾绿。飞蛾扑火。
读音:pū
[pū]
轻打,拍:扑粉。扑蝇。扑打。
◎ 击拂的用具:粉扑。
◎ 冲:扑灭。扑救。
◎ 相搏击:相扑。扑跌。
◎ 跌倒:扑地。
◎ 伏:扑在桌上看书。
◎ 杖,戒尺,亦为中国周代九刑之一。
读音:huǒ
[huǒ]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 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 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 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 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