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陕甘宁边区组词

陕甘宁边区

shǎn ɡān nínɡ biān qū
陕甘宁边区的解释

原为陕甘苏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等率党中央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的重点进攻,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词语解释:
⒈ 原为陕甘苏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等率党中央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的重点进攻,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陕甘宁边区(陝甘寧邊區)[shǎngānníngbiānqū]⒈原为陕甘苏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等率党中央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的重点进攻,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基础解释: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它是1931年以后在陕北革命游击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之后,根据地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首府延安,为中共中央所在地。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原来的陕甘根据地改名为陕甘宁边区,辖陕西、甘肃、宁夏边境的23县,面积1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50万。1936—1948年,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和总后方。
汉语大词典:
原为陕甘苏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等率党中央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的重点进攻,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陕甘宁边区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shǎn

[shǎn]

中国陕西省的简称。 ◎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陕县。 ◎ 姓。

读音:gān

[gān]

甜,味道好:甘甜。甘苦。甘冽。甘落。甘之如饴。同甘共苦。甘旨(美味的食物)。 ◎ 美好:甘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甘霖。 ◎ 自愿,乐意:甘愿。甘拜下风。 ◎ 姓。

读音:níng,nìng,zhù

[níng,nìng,zhù]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读音:biān

[biān]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边缘。边沿。 ◎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 ◎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边三角形。 ◎ 旁侧,近旁:身边。边锋。 ◎ 方面:边干(gàn )边学。 ◎ 表示方位:上边。外边。 ◎ 姓。

读音:ōu,qū

[ōu,qū]

分别:区分。区别。 ◎ 地域:地区。区划。 ◎ 〔区区〕小,细微:如“区区小事”。 ◎ 行政区划单位:省级自治区。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