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的解释
佛教语,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词语解释:
阿弥陀佛ēmítuófó。(1)佛教徒所指西方极乐世界里最大的佛,为梵语Amitabha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明佛。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认为凡愿往生极乐净土者,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终时佛即出现,引导其进入极乐国土。(2)信佛的人口头念诵的用语。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3)感叹用语,含有“还好”、“万幸”、“谢天谢地”一类的意思。(4)慈善的,善良的。
基础解释:
1.信佛的人口头念诵的用语。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2.慈善的,善良的。
引证解释:
⒈佛名。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意译为无量,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引《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弥陀佛念几声,耳伴清寧到零利。”《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太太可是活一千岁成佛作祖的阿弥陀佛!”亦省称“阿弥陀”、“阿弥”。清李渔《奈何天·巧怖》:“羡只羡你这乖菩萨,巧阿弥,降魔秘诀授凭谁!”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愿勇猛无畏阿弥陀,俯听恳求接应我。”⒉净土宗用为持名念佛的佛号。在民间有广泛影响。引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卜儿做送钱科云]劳动列位师父,些少麫钱,改日再谢。[长老云]阿弥陀佛!”《儒林外史》第九回:“邹吉甫道:‘阿弥陀佛!二位少老爷是肯做好事的。’”沙汀《淘金记》十四:“没有人要你劝!少给我滋些事,就阿弥陀佛了!”⒊表示惊讶或叹息的感情。引《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田婆﹞吓得蹲倒在地,便立不起身。口中念声:‘阿弥陀佛!青天白日,怎做这事!’”鲁迅《彷徨·祝福》:“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亦省作“阿弥陀”。郭沫若《咏邱少云烈士》:“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
综合释义:
信佛的人口头念诵的用语。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和尚念经,~。
汉语大词典:
(1).佛名。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意译为无量,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弥陀佛念几声,耳伴清宁到零利。”《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太太可是活一千岁成佛作祖的阿弥陀佛!”亦省称“阿弥陀”、“阿弥”。清李渔《奈何天·巧怖》:“羡只羡你这乖菩萨,巧阿弥,降魔秘诀授凭谁!”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愿勇猛无畏阿弥陀,俯听恳求接应我。”(2).净土宗用为持名念佛的佛号。在民间有广泛影响。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卜儿做送钱科云]劳动列位师父,些少面钱,改日再谢。[长老云]阿弥陀佛!”《儒林外史》第九回:“邹吉甫道:‘阿弥陀佛!二位少老爷是肯做好事的。’”沙汀《淘金记》十四:“没有人要你劝!少给我滋些事,就阿弥陀佛了!”(3).表示惊讶或叹息的感情。《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田婆﹞吓得蹲倒在地,便立不起身。口中念声:‘阿弥陀佛!青天白日,怎做这事!’”鲁迅《彷徨·祝福》:“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亦省作“阿弥陀”。郭沫若《咏邱少云烈士》:“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
国语辞典:
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译自胡语。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著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
辞典修订版:
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译自胡语。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也称为「无量寿佛」。
辞典简编版:
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而成为阿弥陀佛。六朝时阿弥陀佛信仰逐渐形成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今阿弥陀佛四字已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的相互问候语。 【造句】阿弥陀佛!施主尘缘未了,实不宜出家。 △无量寿佛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译自胡语。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亦称为无量寿佛。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英语:
Amida,Amitabha,merciful Buddha,
法语:
Amitābha
其他释义:
佛教语,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字义分解
读音:à,ǎ,ā,ē
[à,ǎ,ā,ē]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读音:mí
[mí]
满,遍:弥满。弥月(a.整一个月;b.婴儿满月)。弥望(满眼)。弥天(满天,形容极大的)。
◎ 补,合:弥补。弥缝。弥封。
◎ 更加:弥坚。欲盖弥彰。
◎ 水满的样子:弥漫。
◎ 久,远:弥留(病久留不去,后称病重将死)。弥亘(连绵不断)。
◎ 姓。
读音:tuó
[tuó]
〔陀螺〕一种儿童玩具,呈圆椎形,用绳绕上,然后一拉,使其在地上旋转起来,用鞭抽打旋转不停。
◎ 山冈。
读音:fó,fú
[fó,fú]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
◎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佛
bì ㄅㄧˋ
◎ 古同“弼”,辅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