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阳羡组词

阳羡

yánɡ xiàn
阳羡的解释

1.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汉时称阳羡﹐故名。

词语解释:
1.借指宜兴出产的茶。2.阳羡一般指宜兴。阳羡[yángxiàn]⒈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汉时称阳羡,故名。
基础解释:
1.借指宜兴出产的茶。2.阳羡一般指宜兴。
引证解释:
⒈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汉时称阳羡,故名。引宋梅尧臣《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顾渚及阳羡,又復下越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张芸叟《画墁録》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网络解释:
阳羡阳羡(yánɡxiàn)
综合释义:
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汉时称阳羡,故名。宋梅尧臣《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顾渚及阳羡,又復下越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张芸叟《画墁録》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网友释义:
阳羡(yánɡxiàn)一、县名。古称荆溪、荆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阳羡县,属会稽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阳羡县令尹灵常从征,历时七年,建立功勋。十二年(前195),被封为阳羡侯,改称阳羡侯国。汉文帝十二年(前168)仍改为阳羡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阳羡属吴郡。三国孙吴宝鼎元年(266),改属吴兴郡。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为表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之功,置义兴郡,属常州,下辖阳羡、国山、临津、永世、平陵、义乡、绥安等县,其中阳羡、国山、临津三县由原阳羡县分设。南朝宋泰始四年(468),义兴郡属南徐州。隋代废义兴郡,改阳羡县称义兴县,属常州。二、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秦汉时称阳羡,故名。阳羡红茶,又名宜兴红茶·产于江苏宜兴·宜兴,战国时代称“荆溪”,秦汉时置名为“阳羡”,阳羡制茶,渊源流长,久负盛名,唐代始做贡茶。西元1591年许次纾所写的《茶疏》中云:'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阳羡'。
汉语大词典:
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汉时称阳羡,故名。宋梅尧臣《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顾渚及阳羡,又复下越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张芸叟《画墁录》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国语辞典:
县名。汉代设置,隋改为义兴,故址在今江苏省宜兴县南。阳羡[yángxiàn]⒈县名。汉代设置,隋改为义兴,故址在今江苏省宜兴县南。
其他释义:
1.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汉时称阳羡﹐故名。
阳羡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áng

[yáng]

明亮。 ◎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 ◎ 指“太阳”: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 温暖:阳春。 ◎ 外露的,明显的:阳沟。阳奉阴违。 ◎ 凸出的:阳文图章。 ◎ 关于活人的: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 ◎ 带正电的:阳极。阳电。阳离子。 ◎ 男性生殖器:阳痿。 ◎ 古同“佯”,假装。 ◎ 姓。

读音:xiàn

[xiàn]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贪羡。羡慕。羡妒。艳羡。临渊羡鱼。 ◎ 有余,余剩:余羡。“以羡补不足”。 ◎ 姓。

阳羡造句 更多
1、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2、东汉末年,汝南许氏分衍出太原、阳羡、豫章、句容支系,后来都形成当地的望族,也成为许姓的著名郡望。3、忆江南杨柳青月下笛采莲曲兰陵王醉公子踏莎行唱水龙吟。望海潮满江红雨中花阳羡歌汉宫春虞美人意难忘咏凤栖梧。横批:龙凤呈祥。4、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仰慕这里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