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醇醨组词

醇醨

chún lí
醇醨的解释

1.亦作"醇漓"。 2.厚酒与薄酒;酒味的厚与薄。 3.用以喻教化﹑风俗等的敦厚与浇薄。

词语解释:
亦作'醇漓'。厚酒与薄酒;酒味的厚与薄。用以喻教化﹑风俗等的敦厚与浇薄。
基础解释:
亦作/'醇漓/',见/'醇醨/'。厚酒与薄酒;酒味的厚与薄。用以喻教化﹑风俗等的敦厚与浇薄。
引证解释:
⒈亦作“醇漓”。⒉厚酒与薄酒;酒味的厚与薄。引宋王禹偁《北楼感事》诗:“樽中有官醖,倾酌任醇醨。”宋陆游《以事至城南书触目》诗:“百钱且就村场醉,舌本醇醨莫苦分。”⒊用以喻教化、风俗等的敦厚与浇薄。引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夫人上资六气,下乘四序,赋清浊以醇醨,感阴阳而迁变。”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如来理教,随类得解,去圣悠远,正法醇醨,任其见解之心,俱获闻知之悟。”清包世臣《韦君绣诗序》:“下亦歌咏疾苦,有以验风尚醇醨。”严复《原强》:“而于一国盛衰强弱之故,民德醇漓合散之由,则尤三致意焉。”
网络解释:
醇醨醇醨,拼音是chúnlí,注音是ㄔㄨㄣˊㄌㄧˊ。
综合释义:
亦作“醇漓”。厚酒与薄酒;酒味的厚与薄。宋王禹偁《北楼感事》诗:“樽中有官醖,倾酌任醇醨。”宋陆游《以事至城南书触目》诗:“百钱且就村场醉,舌本醇醨莫苦分。”用以喻教化、风俗等的敦厚与浇薄。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夫人上资六气,下乘四序,赋清浊以醇醨,感阴阳而迁变。”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如来理教,随类得解,去圣悠远,正法醇醨,任其见解之心,俱获闻知之悟。”清包世臣《韦君绣诗序》:“下亦歌咏疾苦,有以验风尚醇醨。”严复《原强》:“而于一国盛衰强弱之故,民德醇漓合散之由,则尤三致意焉。”醇醨[chúnlí]浓烈的厚酒与温和的薄酒。宋.王禹偁〈北楼感事〉诗:「樽中有官酝,倾酌任醇醨。」比喻民情风俗的纯厚与浇薄。宋.邢昺〈尔雅疏序〉:「醇醨既异,步骤不同。」
汉语大词典:
亦作“醇漓”。(1).厚酒与薄酒;酒味的厚与薄。宋王禹偁《北楼感事》诗:“樽中有官酝,倾酌任醇醨。”宋陆游《以事至城南书触目》诗:“百钱且就村场醉,舌本醇醨莫苦分。”(2).用以喻教化、风俗等的敦厚与浇薄。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夫人上资六气,下乘四序,赋清浊以醇醨,感阴阳而迁变。”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如来理教,随类得解,去圣悠远,正法醇醨,任其见解之心,俱获闻知之悟。”清包世臣《韦君绣诗序》:“下亦歌咏疾苦,有以验风尚醇醨。”严复《原强》:“而于一国盛衰强弱之故,民德醇漓合散之由,则尤三致意焉。”
国语辞典:
浓烈的厚酒与温和的薄酒。
辞典修订版:
浓烈的厚酒与温和的薄酒。宋.王禹偁〈北楼感事〉诗:「樽中有官酝,倾酌任醇醨。」比喻民情风俗的纯厚与浇薄。宋.邢昺〈尔雅疏序〉:「醇醨既异,步骤不同。」
其他释义:
1.亦作'醇漓'。2.厚酒与薄酒;酒味的厚与薄。3.用以喻教化﹑风俗等的敦厚与浇薄。
醇醨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chún

[chún]

酒味厚:醇酒。醇醪。 ◎ 纯粹:醇和(性质或味道纯正平和)。醇厚(气味、滋味纯正浓厚)。醇美。醇化。 ◎ 同“淳”。 ◎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乙醇。胆固醇。

读音:lí

[lí]

味不浓烈的酒:“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 浅薄:“其传者醨,其继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