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邹鲁组词

邹鲁

zōu lǔ
邹鲁的解释

1.邹国﹑鲁国的并称。《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2.借指孔孟。

词语解释:
1.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2.借指孔孟。3.邹国、鲁国的并称。邹鲁[zōulǔ]⒈邹国、鲁国的并称。《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⒉借指孔孟。
引证解释:
⒈邹国、鲁国的并称。引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邹鲁。”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陶唐,家成邹鲁。”⒉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引清钱谦益《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邹鲁之遗教,作江汉之名儒。”⒊借指孔孟。
网络解释:
邹鲁(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邹鲁(1885—1954),原名邹澄生,广东省大埔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
综合释义:
邹国、鲁国的并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邹鲁。”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陶唐,家成邹鲁。”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清钱谦益《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邹鲁之遗教,作江汉之名儒。”借指孔孟。
汉语大词典:
(1).邹国、鲁国的并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邹鲁。”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陶唐,家成邹鲁。”(2).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清钱谦益《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邹鲁之遗教,作江汉之名儒。”(3).借指孔孟。
国语辞典:
孔子为鲁人,孟子为邹人,故称文教鼎盛的地方为「邹鲁」。邹鲁[zōulǔ]⒈孔子为鲁人,孟子为邹人,故称文教鼎盛的地方为「邹鲁」。引《庄子·天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唐·孟浩然〈书怀贻京邑同好〉诗:「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⒉人名。(西元1885~1954)​原名澄生,字海滨,广东大埔人。清末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与革命。历任中山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委员、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著有廿九国游记、中国国民党史稿、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邹鲁文存等。
其他释义:
1.邹国﹑鲁国的并称。《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2.借指孔孟。
邹鲁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zōu

[zōu]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 ◎ 姓。

读音:lǔ

[lǔ]

愚拙,蠢笨:愚鲁。粗鲁。鲁莽。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 中国山东省的别称。 ◎ 姓。

邹鲁造句 更多
1、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缙绅先生春秋时邹鲁之士别称。2、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3、邹鲁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筹备建设中大石牌永久校址。4、行走在揭阳旧城的街道巷陌,仿佛穿越八百余年人文时空,尽览海滨邹鲁、文物之邦的流韵风采。5、你想一想就明白,邹鲁亲手创办的中大石牌新校...
1、“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2、饶宗颐先生与中山大学素有夙缘,早在1935年,饶先生受校长邹鲁礼聘为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艺文纂修。3、在从“蛮荒瘴疠之地”向“海滨邹鲁”转变的过程中,唐、五代福建士子为福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1935年,饶宗颐应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