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前的解释
词语解释:
裹足不前guǒzú-bùqián。(1)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多指有顾忌)。裹足不前[guǒzúbùqián]⒈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多指有顾忌)例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三国演义》英beatastandstill;hangaleg;hesitatetoproceed;
基础解释:
裹足:包缠住了脚。脚像被缠住似的不前进。形容心存顾虑而不向前走。
引证解释:
⒈缠住脚不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引语本《战国策·秦策三》:“是以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容园》:“余初以少贱,不得其门而入。及为张观察所得,又以素无谋面之雅,裹足不前。”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
综合释义:
裹:缠。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九章
网友释义:
裹足不前,汉语成语。拼音:guǒzúbùqián裹足:包缠住脚。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国语辞典:
停止脚步,不往前行。比喻有所顾忌,不愿去做。《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也作「裹足不进」。裹足不前[guǒzúbùqián]⒈停止脚步,不往前行。比喻有所顾忌,不愿去做。也作「裹足不进」。引《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近停滞不前故步自封作茧自缚反勇往直前英语tostandstillwithoutadvancing(idiom);tohesitateandholdback法语piétinersurplace,hésiterdevantlesdifficultés成语解释裹足不前
辞典简编版:
停止脚步,不愿前进。比喻有所顾忌,不愿去做。 【造句】有时顾忌太多,裹足不前,反而会错失很多良机。
成语词典版:
01.《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02.《清史稿.卷一三六.兵志七》:「近年以来,商船裹足不前,兵船反入洋坞,非认真整理,无由振兴。」03.清.昭槤《啸亭杂录.卷四.关税》:「藉以正额亏缺为名,日加苛敛,以致商贾倾家荡产,裹足不前,乃使物价昂贵,于民生大有亏损。」04.《荡寇志.第四二回》:「兄长如此疑人,现在辅佐业已残缺,未来豪杰,裹足不前,我梁山其孤危矣!」05.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一.容园》:「(容园)本江畹香中丞之旧宅。余初以少贱,不得其门而入。及为张观察所得,又以素无谋面之雅,裹足不前。」
出处:
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英语:
hesitate to move forward,hang a leg,
其他释义:
裹:缠。停步不前,好象脚被缠住了一样。
字义分解
读音:guǒ
[guǒ]
包;缠绕:裹脚。把这包糖裹好。裹足不前。
◎ 夹带;夹杂:不该把次货裹进去卖。好人坏人裹在一起一时分不清。
◎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来就会裹奶。奶头被这孩子裹得生疼。
读音:zú
[zú]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足。碗足。
◎ 充分,够量: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 完全:足以。足色。
◎ 值得,够得上: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 增益:以昼足夜。
读音:bù
[bù]
副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qián
[qián]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前面。前边。前方。面前。前进。前程。
◎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车之鉴。
◎ 顺序在先的:前五名。
◎ 向前行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