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腋的解释
词语解释:
肘腋zhóuyè。(1)胳膊肘儿和腋窝。(2)比喻非常近的地方(多用于祸患的发生)。
基础解释:
1.胳膊肘与胳肢窝。2.比喻最接近的地方,多用于祸害的发生。3.比喻亲信、助手。
引证解释:
⒈胳膊肘与胳肢窝。引《后汉书·戴就传》:“就慷慨直辞,色不变容。又烧鋘斧,使就挟於肘腋。”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筋体半痿痺,肘腋生臊膻。”⒉比喻切近之地。引《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唐杜甫《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梟獍徒。”《明史·叶旺传》:“辽东僻处海隅,肘腋皆敌境。”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宣言》:“文之不德,统驭无方,以至变生肘腋,咎无可辞。”⒊比喻亲信、助手。引唐白居易《夏州军将二人授侍御史制》:“或千里移镇,从为纪纲;或十乘启行,倚为肘腋。”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五:“王荆公再为相,承党人之后,平日肘腋尽去,而在者已不可信。”《明史·张兴传》:“从子勇有力敢战,从兴行阵为肘腋。”
网络解释:
肘腋肘腋,汉语词汇。
释义:
(1).胳膊肘与胳肢窝。(2).比喻切近之地。(3).比喻亲信、助手。
综合释义:
胳膊肘与胳肢窝。《后汉书·戴就传》:“就慷慨直辞,色不变容。又烧鋘斧,使就挟於肘腋。”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筋体半痿痺,肘腋生臊膻。”比喻切近之地。《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唐杜甫《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梟獍徒。”《明史·叶旺传》:“辽东僻处海隅,肘腋皆敌境。”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宣言》:“文之不德,统驭无方,以至变生肘腋,咎无可辞。”比喻亲信、助手。唐白居易《夏州军将二人授侍御史制》:“或千里移镇,从为纪纲;或十乘启行,倚为肘腋。”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五:“王荆公再为相,承党人之后,平日肘腋尽去,而在者已不可信。”《明史·张兴传》:“从子勇有力敢战,从兴行阵为肘腋。”
网友释义:
(1).胳膊肘与胳肢窝。《后汉书·戴就传》:“就慷慨直辞,色不变容。又烧鋘斧,使就挟於肘腋。”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筋体半痿痹,肘腋生臊膻。”(2).比喻切近之地。《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唐杜甫《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明史·叶旺传》:“辽东僻处海隅,肘腋皆敌境。”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宣言》:“文之不德,统驭无方,以至变生肘腋,咎无可辞。”(3).比喻亲信、助手。唐白居易《夏州军将二人授侍御史制》:“或千里移镇,从为纪纲;或十乘启行,倚为肘腋。”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五:“王荆公再为相,承党人之后,平日肘腋尽去,而在者已不可信。”《明史·张兴传》:“从子勇有力敢战,从兴行阵为肘腋。”
汉语大词典:
(1).胳膊肘与胳肢窝。《后汉书·戴就传》:“就慷慨直辞,色不变容。又烧鋘斧,使就挟于肘腋。”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筋体半痿痹,肘腋生臊膻。”(2).比喻切近之地。《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唐杜甫《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明史·叶旺传》:“辽东僻处海隅,肘腋皆敌境。”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宣言》:“文之不德,统驭无方,以至变生肘腋,咎无可辞。”(3).比喻亲信、助手。唐白居易《夏州军将二人授侍御史制》:“或千里移镇,从为纪纲;或十乘启行,倚为肘腋。”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五:“王荆公再为相,承党人之后,平日肘腋尽去,而在者已不可信。”《明史·张兴传》:“从子勇有力敢战,从兴行阵为肘腋。”
国语辞典:
手肘和腋窝。比喻最接近的地方,多用于祸害的发生。
辞典修订版:
手肘和腋窝。比喻最接近的地方,多用于祸害的发生。《晋书.卷五六.江统传》:「岂不以寇发心腹,害起肘腋,疢笃难疗,疮大迟愈之故哉!」《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不拟一旦变生意料之外,祸起肘腋之间,吾痛念之。」
辞典简编版:
手肘和腋窝。比喻最接近的地方,多用于祸害的发生。 【造句】这次公司的财务危险,变生肘腋之间,令他猝不及防。
英语:
elbow and armpit,imminent trouble,trouble coming from those closest,
其他释义:
胳膊肘与腋窝。比喻切近之处:变生肘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