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缙云组词

缙云

jìn yún
缙云的解释

1.古官名。远古传说黄帝时夏官为缙云,并以为族氏。唐代以缙云为兵部之别称。 2.山名。在浙江省缙云县境。又名仙都山。传为黄帝时缙云氏封地。 3.县名。唐置。自括苍及永康两县析出。明清皆属浙江省处州府。今仍名缙云,县治在五云镇。

词语解释:
古官名。远古传说黄帝时夏官为缙云,并以为族氏。山名。在浙江省·缙云县境。又名仙都山。传为黄帝时缙云氏封地。县名。缙云[jìnyún]⒈古官名。远古传说黄帝时夏官为缙云,并以为族氏。山名。在浙江省·缙云县境。又名仙都山。传为黄帝时缙云氏封地。县名。
引证解释:
⒈古官名。远古传说黄帝时夏官为缙云,并以为族氏。唐代以缙云为兵部之别称。引《左传·文公十八年》:“縉云氏有不才子。”杜预注:“縉云,黄帝时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云师云名”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唐张说《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以某忝縉云之旧僚……见託铭誌。”唐张说《岳州宴别潭州王熊》诗之二:“縉云连省阁,沟水遽西东。”⒉山名。在浙江省缙云县境。又名仙都山。传为黄帝时缙云氏封地。⒊县名。唐置。自括苍及永康两县析出。明清皆属浙江省处州府。今仍名缙云,县治在五云镇。
网友释义:
缙云县,浙江省丽水市辖县,位于浙南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区,丽水东北部,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体上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温暖湿润,冬夏略长,春秋略短,四季分明,总面积1503.52平方公里,辖7个镇、8个乡,3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缙云县常住人口为405318人。缙云县建于武周万岁登丰元年(696年),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置县后,属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年)改括州为处州,沿属处州,1949年5月,缙云解放,属丽水专区。1952年改属金华专区。1963年复属丽水专区。1968年丽水...
汉语大词典:
(1).古官名。远古传说黄帝时夏官为缙云,并以为族氏。唐代以缙云为兵部之别称。《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杜预注:“缙云,黄帝时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云师云名”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唐张说《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以某忝缙云之旧僚……见托铭志。”唐张说《岳州宴别潭州王熊》诗之二:“缙云连省阁,沟水遽西东。”(2).山名。在浙江省缙云县境。又名仙都山。传为黄帝时缙云氏封地。(3).县名。唐置。自括苍及永康两县析出。明清皆属浙江省处州府。今仍名缙云,县治在五云镇。
其他释义:
1.古官名。远古传说黄帝时夏官为缙云,并以为族氏。唐代以缙云为兵部之别称。2.山名。在浙江省缙云县境。又名仙都山。传为黄帝时缙云氏封地。3.县名。唐置。自括苍及永康两县析出。明清皆属浙江省处州府。今仍名缙云,县治在五云镇。
缙云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jìn

[jìn]

〔缙绅〕古代称官僚或做过官的人。亦作“搢绅”。 ◎ 赤色的帛。

读音:yún

[yún]

雲的古字。明.张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云烟(云南省出产的香烟)。

缙云造句 更多
1、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2、缙云也是传说中轩辕黄帝品茶羽化飞天的所在,别名“仙都”,当地所产的“仙都笋峰”,已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标准名茶之一。3、缙云是个名副其实的山城,整个城市盘山而建,我坐在车里沿着绕山公路下行,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