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给与组词

给与

ɡěi yǔ
给与的解释

1.亦作"给予"。 2.使对方有所得。

词语解释:
(书)同“给予”。给与[gěiyǔ]⒈亦作“给予”。⒉使对方有所得。
引证解释:
⒈亦作“给予”。使对方有所得。引《后汉书·章帝纪》:“今肥田尚多,未有垦闢。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唐韩愈《顺宗实录二》:“又贞元中要乳母皆令选寺观婢以充之,而给与其直。”清李渔《奈何天·筹饷》:“这等请问边上的米价,贵贱何如?若有银子给与边军,他还买得出么?”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早年结婚,身体孱弱,小地方看去,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懒怠之感。”
网络解释:
给与给与(gěiyǔ):供给,供应,支给
综合释义:
亦作“给予”。使对方有所得。《后汉书·章帝纪》:“今肥田尚多,未有垦闢。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唐韩愈《顺宗实录二》:“又贞元中要乳母皆令选寺观婢以充之,而给与其直。”清李渔《奈何天·筹饷》:“这等请问边上的米价,贵贱何如?若有银子给与边军,他还买得出么?”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早年结婚,身体孱弱,小地方看去,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懒怠之感。”
汉语大词典:
亦作“给予”。使对方有所得。《后汉书·章帝纪》:“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唐韩愈《顺宗实录二》:“又贞元中要乳母皆令选寺观婢以充之,而给与其直。”清李渔《奈何天·筹饷》:“这等请问边上的米价,贵贱何如?若有银子给与边军,他还买得出么?”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早年结婚,身体孱弱,小地方看去,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懒怠之感。”
国语辞典:
拿东西给别人,如:「给与奖状」、「给与救济」。给与[jǐyǔ]⒈拿东西给别人。例如:「给与奖状」、「给与救济」。近付与赋予授予反取得
辞典简编版:
拿东西给别人。 【造句】对于损失惨重的灾区农户,政府决定给与全额补助。
英语:
administer,motivate,sate,vitalize,remunerate,subsidize,adjudge,extend to,
其他释义:
1.亦作'给予'。2.使对方有所得。
给与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gěi,jǐ

[gěi,jǐ]

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 替,为:给大家帮忙。 ◎ 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 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读音:yú,yù,yǔ

[yú,yù,yǔ]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 给:赠与。与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与 (與) yú  ㄩˋ ◎ 同“欤”。

给与造句 更多
1、我更需要的是给与,不是收受。因为爱是一个流浪者他能使他的花朵在道旁的泥土里蓬勃焕发,却不容易叫它们在会客室的水晶瓶里尽情开放。泰戈尔2、洒脱,要的是手放开,舍弃不该同行的束缚,摒除不该相伴的错误,在坎坷的路途遏止生命的颠簸,走出喝彩连连,给与自己心灵高尚的疼爱。3、他们曾经声称给与前苏维埃国家信...
1、今听朕言,给与印信,自相统属,打围放牧,各安生业,经商买卖,从便往来,共用太平之福。2、其实,每个孩子的心理都住着一位诗人。只要我们给与欣赏和赞美,孩子们就能写出让彩虹和烟花都自愧不如的句子。3、闷踹技能给与普通丧尸伤害并不高,但太刀的秒次攻击伤害却十分喜人,每秒130多点红伤数字,比起僵尸斧头...
1、目前尚未明了赝品是否已经大量铺货,迈拓代表还没有对此意见给与回复。2、今听朕言,给与印信,自相统属,打围放牧,各安生业,经商买卖,从便往来,共用太平之福。3、这个人很不可靠,你却给与高位,怕会养虎为患哩。4、学校教育给我们的好处,不但只是灌输知识,最大的好处,恐怕还在给与我们求友的机会一点上。5...
1、瑞泰人寿将一如既往地给与你们我们的支持。 2、我见过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软的笑意,在炎凉的世态之中,灯火一样给与我苟且的能力,边走边爱…
1、我的家人给与了我难以想象的支持,并对我做灵媒感到自豪。2、另一方面,晓莉指明成有意领养她的亲儿明昌,要求明成的母亲给与金钱赔偿,令明成母亲震惊。3、对策:政府应给与产业政策上的扶持和立法上的规范.4、也许无法与他们交谈,但请给与一个真诚的笑脸;也许无法给与他们帮助,但请握住他们的手。告诉他们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