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簿记组词

簿记

bù jì
簿记的解释

会计中填制凭证、登记帐簿、结计帐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的总称。是汇总财务信息的基础工作。簿记有时也用作为会计的同义语。

词语解释:
簿记bùjì。(1)会计工作中有关记账的技术。(2)符合会计规程的账簿。簿记[bùjì]⒈会计工作中有关记账的技术。英bookkeeping;⒉符合会计规程的账簿。英accountbook;
基础解释:
(名)①会计工作中有关记账的技术。②符合会计规程的账簿。
引证解释:
⒈谓用簿册记录。引《新唐书·百官志二》:“教学则簿记课业,供奉几案、纸笔,皆预偫焉。”⒉财务工作中所用的账册。⒊会计工作中有关记账的技术。
网络解释:
簿记簿记(bookkeeping),簿记,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目、结算账目、编制报表等。会计工作的初级阶段,仅限于事后的记账、算账,并没有形成记账、算账的理论,那时的簿记等于全部的会计。随着会计循环理论的建立和会计职能作用的不断扩大,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发展到对经济活动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考核,簿记就成为会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簿记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在西方国家,英文簿记(bookkeeping)是在本子上保持记录,即记账的意思,而会计(accounting)则是叙述理由,即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记账。俄文在30年代有簿记和会计二词,30年代后出现簿记核算一词,由于原苏联把会计作为经济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传到中国翻译为簿记核算。
综合释义:
谓用簿册记录。《新唐书·百官志二》:“教学则簿记课业,供奉几案、纸笔,皆预偫焉。”财务工作中所用的账册。会计工作中有关记账的技术。
汉语大词典:
(1).谓用簿册记录。《新唐书·百官志二》:“教学则簿记课业,供奉几案、纸笔,皆预偫焉。”(2).财务工作中所用的账册。(3).会计工作中有关记账的技术。
国语辞典:
记录的工作,如:「一般说来,商科的学生都有簿记的课程。」簿记[bùjì]⒈记录的工作。引《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教学则簿记课业,供奉几案、纸笔,皆预偫焉。」⒉会计工作中依一定格式,记载有关出纳项目的技术。例如:「一般说来,商科的学生都有簿记的课程。」
辞典修订版:
记录的工作。《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教学则簿记课业,供奉几案、纸笔,皆预偫焉。」会计工作中依一定格式,记载有关出纳项目的技术,如:「一般说来,商科的学生都有簿记的课程。」
辞典简编版:
会计工作中依一定格式,记载有关出纳项目的技术。教授此技术的课程亦称为「簿记」。 【造句】我们可以从簿记这门课学得基本的记帐方式。
英语:
bookkeeping,bookkeeper,accounting clerk,double-entry bookkeeping,
其他释义:
会计中填制凭证、登记帐簿、结计帐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的总称。是汇总财务信息的基础工作。簿记有时也用作为会计的同义语。
簿记的书写
簿
字义分解

读音:bù

[bù]

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 ◎ 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 笏。

读音:jì

[jì]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 ◎ 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 ◎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 ◎ 符号,标识(zhì):印记。标记。记号。 ◎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记。笺记。 ◎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记。 ◎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记耳光。

簿记造句 更多
1、这增加了编译器的工作,因为它必须生成这些簿记指令,同时增加了运行时环境的开销,因为它必须执行这些额外的指令。2、中学毕业后,本人在托菜多城最好的商校读了两年商业课程,学习簿记和打字。3、也就是说,当会计师比当簿记员难得多。4、这一区别简单说来就是:会计师要设立簿记体系,并对其中的资料进行解释;而...
1、复式会计,复式簿记一种会计制度,其中每笔交易都分别记入相应的借方和贷方,无论在任何时候,贷方总额总是与借方总额相等。2、律师又用手语向簿记员示意:“你不告诉他,他就要杀了你!”。3、星展银行、华侨银行、渣打银行作为这笔债券的联合簿记行,中国农业银行新加坡分行为副主承销商。4、通常,动态分配需要为...
1、请还这本书吧;我发觉许多朋友虽然是蹩脚的数学家,可也几乎全是高明的“簿记员”哩。2、一个人可以在几个月内成为一个熟练的簿记员.3、奶奶的一个姐姐是簿记员。4、中国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渣打银行作为这笔债券的联合簿记行,中国农业银行新加坡分行为副主承销商。5、簿记是会计的基本特征,从初始的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