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科目组词

科目

kē mù
科目的解释

①按事物的性质划分的类别(多指关于学术或账目的)。 ②科举考试分科取士的名目。

词语解释:
科目kēmù。1. 学术等按不同性质划分的类别。2. 学校教学中指课程名目。3. 古代分科取士的名目,始自隋唐。4. 会计账目。
基础解释:
(名)按照学术或账目等的性质划分的类别。
引证解释:
⒈法规、学术、帐目等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和名目。引《旧唐书·李峤传》:“窃见垂拱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凡有四十四件,至於别準格敕令察访者,又有三十餘条……今之所察,但準汉之六条,推而广之,则无不包矣,无为多张科目,空费簿书。”邹韬奋《经历》二:“后来进了小学,最怕的科目便是算学。”丁玲《母亲》:“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国文,修身,地理,历史,总有十几门。”⒉指唐代以来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唐科目至繁,《唐书》志多不载。”宋陈亮《谢教授墓志铭》:“国家以科目取士,以格法而进退之,权奇磊瑰者固於今世无所合,虽復小合,旋亦弃去。”《明史·选举志一》:“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清顾炎武《日知录·科目》:“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詔曰制举……见於史者凡五十餘科,故谓之科目。”⒊指通过科举取得的功名。引宋陈亮《送吴久成序》:“少以气自豪,出手取科目,随輒得之。”明宋濂《汪文节神道碑》:“忠孝大节,揆古无让,於今无媿,可谓不负於科目矣。”清金人瑞《春感》诗之四:“半生科目沉山外,今日长安指日边。”⒋指科目人。引元刘壎《补史十忠诗·枢密闽广宣抚史陈公》:“不有二忠存,千古笑科目。”《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太守姓雷……年纪六十多岁,是个老科目。”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李文贞公光地以直抚入相,桐城方侍郎苞叩之曰:‘自入国朝,科目躋兹位者凡几?’”
网络解释:
科目“教学科目”也称“科目”。教学中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范围划分为各个单位。如中小学的语文、数学、物理、音乐等;高等学校心理学系的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综合释义:
法规、学术、帐目等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和名目。《旧唐书·李峤传》:“窃见垂拱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凡有四十四件,至於别準格敕令察访者,又有三十餘条……今之所察,但準汉之六条,推而广之,则无不包矣,无为多张科目,空费簿书。”邹韬奋《经历》二:“后来进了小学,最怕的科目便是算学。”丁玲《母亲》:“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国文,修身,地理,历史,总有十几门。”指唐代以来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唐科目至繁,《唐书》志多不载。”宋陈亮《谢教授墓志铭》:“国家以科目取士,以格法而进退之,权奇磊瑰者固於今世无所合,虽復小合,旋亦弃去。”《明史·选举志一》:“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清顾炎武《日知录·科目》:“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詔曰制举……见於史者凡五十餘科,故谓之科目。”指通过科举取得的功名。宋陈亮《送吴久成序》:“少以气自豪,出手取科目,随輒得之。”明宋濂《汪文节神道碑》:“忠孝大节,揆古无让,於今无媿,可谓不负於科目矣。”清金人瑞《春感》诗之四:“半生科目沉山外,今日长安指日边。”指科目人。元刘壎《补史十忠诗·枢密闽广宣抚史陈公》:“不有二忠存,千古笑科目。”《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太守姓雷……年纪六十多岁,是个老科目。”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李文贞公光地以直抚入相,桐城方侍郎苞叩之曰:‘自入国朝,科目躋兹位者凡几?’”
汉语大词典:
(1).法规、学术、帐目等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和名目。《旧唐书·李峤传》:“窃见垂拱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凡有四十四件,至于别准格敕令察访者,又有三十馀条……今之所察,但准汉之六条,推而广之,则无不包矣,无为多张科目,空费簿书。”邹韬奋《经历》二:“后来进了小学,最怕的科目便是算学。”丁玲《母亲》:“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国文,修身,地理,历史,总有十几门。”(2).指唐代以来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唐科目至繁,《唐书》志多不载。”宋陈亮《谢教授墓志铭》:“国家以科目取士,以格法而进退之,权奇磊瑰者固于今世无所合,虽复小合,旋亦弃去。”《明史·选举志一》:“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清顾炎武《日知录·科目》:“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曰制举……见于史者凡五十馀科,故谓之科目。”(3).指通过科举取得的功名。宋陈亮《送吴久成序》:“少以气自豪,出手取科目,随辄得之。”明宋濂《汪文节神道碑》:“忠孝大节,揆古无让,于今无愧,可谓不负于科目矣。”清金人瑞《春感》诗之四:“半生科目沉山外,今日长安指日边。”(4).指科目人。元刘埙《补史十忠诗·枢密闽广宣抚史陈公》:“不有二忠存,千古笑科目。”《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太守姓雷……年纪六十多岁,是个老科目。”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李文贞公光地以直抚入相,桐城方侍郎苞叩之曰:‘自入国朝,科目跻兹位者凡几?’”
国语辞典:
隋唐时分科取士的名目。如秀才、明经、进士等;而明经又有五经、三经、二经等区分。后沿用为科举的通称。
辞典修订版:
隋唐时分科取士的名目。如秀才、明经、进士等;而明经又有五经、三经、二经等区分。后沿用为科举的通称。《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按事物性质,对学术或其他事项所划分的类别。
辞典简编版:
对学术或其他事项按性质划分的类别。 【造句】数学和英文是他最拿手的科目。
英语:
minor subject,minor,major,subject,elective,subjects,practicum,account of business,
其他释义:
①按事物的性质划分的类别(多指关于学术或账目的)。②科举考试分科取士的名目。
科目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kē

[kē]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 ◎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 判定(刑罚):科处(chù)。科罚。 ◎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科。科白。 ◎ 古同“棵”。

读音:mù

[mù]

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 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目。纲举目张。 ◎ 名称:数目。巧立名目。 ◎ 标题:目录。 ◎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 孔眼:网目。 ◎ 指为首的人:头目。

科目造句 更多
1、为此,东南科大的进修部教务组表示,因为柯震东修的课不多,他所选念的进修专校没有修业期限,因此只要操行及格,必修的科目重修就好。2、除修读上述主修科目的学分外,同学亦须修读18学分的副修科目。3、对于英国公立学校的基本水平已经遭到批评,同时反对议员们对投入太多的所谓软科目嗤之以鼻。4、英语是很复杂...
1、昨天,省教育考试院约请阅卷组专家对今年6门选测科目高考卷进行评析。2、这种情况在济南只有一例成功记录,而加考科目三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3、第二天,韩石和林静雅在图书馆呆了整整一早上,静雅把那两门相同的科目的各种困难点仔仔细细讲了一遍,静雅妹子累了个半死,总算把眼前榆木疙瘩敲烂了。4、如果你的现金...
1、你希望学校怎样安排学生的选修科目?2、C:我的主修科目是会计学,辅修科目是对外贸易。3、我的专业课程有:货币银行学,保险学,财政学,金融工程,金融法,投资学,证券投资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学等科目。4、譬如,有人从文化的角度做出解释,那就是,当男女分班时女孩的诸如数学的科目表现要比合班时更好。...
1、为更好地完成桂林火车站巡逻任务,他在完成驾驶专业训练的同时,积极参加专勤专训,苦练较弱的基础体能和抵近射击等科目。2、他也可以从100多项的选修科目中选择他感兴趣的项目,从中学习可能令他终生受益的技巧。3、正如它的名字显示的,它提供的一块块复习内容易于消化,涵盖了与全国教学计划紧密匹配的11个主...
1、在美国内华达州塞拉山脉东部山区基地,驻阿富汗美军新兵训练科目中多了一科新项目:如何用骡子搞运输,这一训练项目被誉为"在阿富汗作战的关键技巧"。2、现金支票在公司管理上是比较严格的额,但是本公司的管理也仅仅只限于总帐科目中的记录,查找很不便。3、除此以外,德国学校的公民课、文学、宗教等科目中都会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