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的解释
词语解释:
碑林bēilín。(1)众多石碑竖立如林之地。
基础解释:
众多石碑竖立如林之地长安旧府学内有碑林,萃石刻六百余种
引证解释:
⒈在陕西省西安市内。建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原为保存唐“开成石经”而设,后陆续增加,内储汉魏以来各种碑石一千数百方,是我国保存古碑最多的地方。现为陕西省博物馆的一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络解释:
碑林(西安碑林)碑林(ForestofSteles),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
汉语大词典:
在陕西省西安市内。建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原为保存唐“开成石经”而设,后陆续增加,内储汉魏以来各种碑石一千数百方,是我国保存古碑最多的地方。现为陕西省博物馆的一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语辞典:
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内。因石碑林立,故称为「碑林」。目前共收汉魏以至清代碑志二千三百余件,包括汉隶书《曹全碑》、唐《开成石经》、唐.智永、张旭、怀素草书《千字文》等,为艺林珍薮。
辞典简编版:
集众多石碑于一处,如林而立,故名碑林。如西安碑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市内。目前所拓出的碑文,从汉魏至清代共有二千三百余件,为书法史上的重要材料。
其他释义:
石碑林立的地方,如陕西西安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