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碉房组词

碉房

diāo fánɡ
碉房的解释

1.石室;碉堡。

词语解释:
石室;碉堡。碉房[diāofáng]⒈石室;碉堡。
引证解释:
⒈石室;碉堡。引《明史·李应祥传》:“是役也,焚碉房千六百有奇,生擒贼魁三十餘人,俘馘以千餘计。”清陆次云《峒溪纤志·松潘苗》:“松潘,古冉駹地,积雪凝寒,盛夏不解。人居累石为室,高者至十餘丈,名曰碉房。”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雕》:“今四川徼外大金川、小金川诸土司有碉房。”
网络解释:
碉房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综合释义:
石室;碉堡。《明史·李应祥传》:“是役也,焚碉房千六百有奇,生擒贼魁三十餘人,俘馘以千餘计。”清陆次云《峒溪纤志·松潘苗》:“松潘,古冉駹地,积雪凝寒,盛夏不解。人居累石为室,高者至十餘丈,名曰碉房。”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雕》:“今四川徼外大金川、小金川诸土司有碉房。”碉房[diāofáng]石室。【造句】此地由于取材不容易,房室的建筑多是碉房。
汉语大词典:
石室;碉堡。《明史·李应祥传》:“是役也,焚碉房千六百有奇,生擒贼魁三十馀人,俘馘以千馀计。”清陆次云《峒溪纤志·松潘苗》:“松潘,古冉駹地,积雪凝寒,盛夏不解。人居累石为室,高者至十馀丈,名曰碉房。”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雕》:“今四川徼外大金川、小金川诸土司有碉房。”
国语辞典:
石室,如:「此地由于取材不容易,房室的建筑多是碉房。」碉房[diāofáng]⒈石室。例如:「此地由于取材不容易,房室的建筑多是碉房。」
辞典简编版:
石室。 【造句】此地由于取材不容易,房室的建筑多是碉房。
其他释义:
1.石室;碉堡。
碉房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iāo

[diāo]

〔碉堡〕军事上防守用的构筑物。

读音:fáng

[fáng]

住人或放东西的建筑物:房屋。房产。房舍。房租。库房。楼房。书房。 ◎ 结构和作用类似房子的东西:蜂房。莲房。心房。 ◎ 量词:两房儿媳。 ◎ 家族的一支:大房。长(zhǎng )房。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