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搔头的解释
词语解释:
玉搔头yùsāotóu。(1)见“玉簪”。玉搔头[yùsāotóu]⒈见“玉簪”英emeraldhairpin;
基础解释:
见“玉簪”
引证解释:
⒈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参见“玉簪”。引《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清郑燮《扬州》诗:“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⒉指美女。引宋张元干《菩萨蛮·戏呈周介卿》词:“醉倚玉搔头,几曾知旅愁。”
网络解释:
玉搔头《玉搔头》为明末清初作家李渔所著的戏曲之一,与《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合刻称《笠翁十种曲》。
综合释义:
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清郑燮《扬州》诗:“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参见“玉簪”。指美女。宋张元干《菩萨蛮·戏呈周介卿》词:“醉倚玉搔头,几曾知旅愁。”玉搔头[yùsāotóu]女子的首饰,玉制的发簪。因汉武帝李夫人以玉簪搔头,所以称玉簪为「玉搔头」。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也称为「玉簪」。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叙述明武宗微服出行与名妓刘倩倩相恋的故事。
汉语大词典:
(1).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清郑燮《扬州》诗:“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参见“玉簪”。(2).指美女。宋张元干《菩萨蛮·戏呈周介卿》词:“醉倚玉搔头,几曾知旅愁。”
国语辞典:
女子的首饰,玉制的发簪。因汉武帝李夫人以玉簪搔头,所以称玉簪为「玉搔头」。玉搔头[yùsāotóu]⒈女子的首饰,玉制的发簪。因汉武帝李夫人以玉簪搔头,所以称玉簪为「玉搔头」。引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⒉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叙述明武宗微服出行与名妓刘倩倩相恋的故事。
辞典修订版:
女子的首饰,玉制的发簪。因汉武帝李夫人以玉簪搔头,所以称玉簪为「玉搔头」。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也称为「玉簪」。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叙述明武宗微服出行与名妓刘倩倩相恋的故事。
其他释义:
1.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2.指美女。
字义分解
读音:yù
[yù]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姓。
读音:sāo
[sāo]
挠,用手指甲轻刮:搔痒。搔头。隔靴搔痒。
◎ 古同“骚”,扰乱。
读音:tou,tóu
[tou,tóu]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a.头和脸;b.指面貌;c.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 首领:头子。头目。
◎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 表示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