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葬的解释
词语解释:
1.火葬。2.焚烧送葬物。烧葬[shāozàng]⒈火葬。⒉焚烧送葬物。
引证解释:
⒈火葬。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林杨国﹞举国事佛,有一道人命过烧葬,烧之数千束樵,故坐火中。”⒉焚烧送葬物。引《魏书·高允传》:“前朝之世,屡发明詔,禁诸婚娶不得作乐,及葬送之日歌謡、鼓舞、杀牲、烧葬,一切禁断。”
网络解释:
烧葬烧葬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shāozànɡ,意思是火葬。
网友释义:
烧葬,读音shāozàng,汉语词语,意思为焚烧送葬物。
汉语大词典:
(1).火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林杨国﹞举国事佛,有一道人命过烧葬,烧之数千束樵,故坐火中。”(2).焚烧送葬物。《魏书·高允传》:“前朝之世,屡发明诏,禁诸婚娶不得作乐,及葬送之日歌谣、鼓舞、杀牲、烧葬,一切禁断。”
国语辞典:
火葬。烧葬[shāozàng]⒈火葬。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举国事佛,有一道人命过烧葬,烧之数千束樵,故坐火中。」⒉焚烧送葬之物。引《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及葬送之日,歌谣鼓舞,杀牲烧葬,一切禁绝。」
辞典修订版:
火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举国事佛,有一道人命过烧葬,烧之数千束樵,故坐火中。」焚烧送葬之物。《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及葬送之日,歌谣鼓舞,杀牲烧葬,一切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