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沉膇"。 2.《左传.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浅……于是有沈溺重膇之疾。"杜预注:"沈溺,湿疾;重膇,足肿。"后以"沈膇"比喻文辞滞重,不飞动。
⒈亦作“沉膇”。引《左传·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浅……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杜预注:“沉溺,湿疾;重膇,足肿。”后以“沉膇”比喻文辞滞重,不飞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扬雄弔屈,思积功寡,意深文畧,故辞韵沉膇。”
亦作“沉膇”。《左传·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浅……于是有沉溺重膇之疾。”杜预注:“沉溺,湿疾;重膇,足肿。”后以“沉膇”比喻文辞滞重,不飞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哀吊》:“扬雄吊屈,思积功寡,意深文略,故辞韵沉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