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晋书·毛宝传》:“初, 寳 在 武昌 ,军人有於市买得一白龟,长四五寸,养之渐大,放诸 江 中。 邾城 之败,养龟人被鎧持刀,自投於水中,如觉堕一石上,视之,乃先所养白龟,长五六尺,送至东岸,遂得免焉。”后因以“毛寳放龟”为施恩获报之典实。 明 马中锡 《中山狼传》:“昔 毛寳 放龟而得渡, 隋侯 救蛇而获珠。”
《晋书·毛宝传》:“初, 寳 在 武昌 ,军人有於市买得一白龟,长四五寸,养之渐大,放诸 江 中。 邾城 之败,养龟人被鎧持刀,自投於水中,如觉堕一石上,视之,乃先所养白龟,长五六尺,送至东岸,遂得免焉。”后因以“毛寳放龟”为施恩获报之典实。 明 马中锡 《中山狼传》:“昔 毛寳 放龟而得渡, 隋侯 救蛇而获珠。”
读音:máo
[máo]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 行动急躁:毛躁。 ◎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 货币贬值:钱毛了。 ◎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 姓。
读音:bǎo
[bǎo]
同“宝”。
读音:fàng
[fàng]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散(sàn):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 驱逐到远方去:放逐。放黜。流放。◎ 到基层去: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 发出:放电。放毒。放光。发放。◎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放债。放贷。◎ 扩展:放大。放宽。◎ 花开:百花齐放。心花怒放。◎ 搁、置: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 至:放乎四海。摩顶
读音:guī,jūn,qiū
[guī,jūn,qiū]
爬行动物的一科,腹背都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耐饥渴,寿命很长:乌龟。龟甲(龟的腹甲,可入药,古人又用以占卜,亦用作货币。亦称“龟板”)。● 龟 (龜) qiū ㄑㄧㄡˉ ◎ 〔龟兹(cí)〕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 (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