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比踪组词

比踪

bǐ zōnɡ
比踪的解释

1.比迹。

词语解释:
比迹。比踪[bǐzōng]⒈比迹。
引证解释:
⒈比迹。参见“比跡”。引三国魏曹植《责躬诗》:“超商越周,与唐比踪。”《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说郛》卷六二引宋桑世昌《兰亭博议·临摹》:“宋兴百餘年间,雄文硕学之士相继不絶,文章之盛遂追三代,独学书之法寂寞不振,未能比踪唐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谁谓女子,遂不可比踪彦云也?”
网络解释:
比踪bǐzōngㄅㄧˇㄗㄨㄙ
综合释义:
比迹。三国魏曹植《责躬诗》:“超商越周,与唐比踪。”《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说郛》卷六二引宋桑世昌《兰亭博议·临摹》:“宋兴百餘年间,雄文硕学之士相继不絶,文章之盛遂追三代,独学书之法寂寞不振,未能比踪唐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谁谓女子,遂不可比踪彦云也?”参见“比跡”。比踪[bǐzōng]齐步,并驾齐驱。《文选.曹植.责躬诗》:「超商越周,与唐比踪。」《文选.左思.魏都赋》:「追亘卷领与结绳,睠留重华而比踪。」
汉语大词典:
比迹。三国魏曹植《责躬诗》:“超商越周,与唐比踪。”《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说郛》卷六二引宋桑世昌《兰亭博议·临摹》:“宋兴百馀年间,雄文硕学之士相继不绝,文章之盛遂追三代,独学书之法寂寞不振,未能比踪唐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谁谓女子,遂不可比踪彦云也?”参见“比迹”。《汉语大词典》:比迹(比迹)  拼音:bǐjì亦作“比迹”。齐步;并驾。谓彼此相当。《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齐踪虞妃,比迹任姒。”唐刘知几《史通·疑古》:“盖欲比迹尧舜,袭其高名者乎?”宋曾巩《相制二》:“朕观前代君臣之际,圣贤相与之盛,慨然忻慕,愿比迹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昭代綦隆,钜儒辈出,诸所撰造,比迹黄虞。”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此后有志之女,若能努力,何患不能比迹于西人。”见“比迹”。
国语辞典:
齐步,并驾齐驱。比踪[bìzōng]⒈齐步,并驾齐驱。引《文选·曹植·责躬诗》:「超商越周,与唐比踪。」《文选·左思·魏都赋》:「追亘卷领与结绳,睠留重华而比踪。」
辞典修订版:
齐步,并驾齐驱。《文选.曹植.责躬诗》:「超商越周,与唐比踪。」《文选.左思.魏都赋》:「追亘卷领与结绳,睠留重华而比踪。」
其他释义:
1.比迹。
比踪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bǐ

[bǐ]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比赛。比附。对比。评比。 ◎ 能够相匹:今非昔比。无与伦比。 ◎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比二。 ◎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比例。比值。 ◎ 譬喻,摹拟:比如。比方。比兴(xìng )(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 ◎ 靠近,挨着: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 ◎ 和,亲:比顺。 ◎ 及,等到:比及。

读音:zōng

[zōng]

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踪影。踪迹。追踪。失踪。跟踪。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