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诚意的解释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词语解释:
儒家提倡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谓使心术正,意念诚。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正心诚意[zhèngxīnchéngyì]⒈儒家提倡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谓使心术正,意念诚。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基础解释:
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
引证解释:
⒈儒家提倡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谓使心术正,意念诚。引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説者以为武帝好大喜功而不知彊勉学问,正心诚意以从事乎形器之表,溥博渊泉,而后出之。”《明史·吴伯宗传》:“除国子助教,命进讲东宫,首陈正心诚意之説。”茅盾《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每逢想到这,太太便赶快正心诚意起来。”
网友释义:
正心诚意,成语,作谓语、定语,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出自《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汉语大词典:
儒家提倡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谓使心术正,意念诚。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说者以为武帝好大喜功而不知彊勉学问,正心诚意以从事乎形器之表,溥博渊泉,而后出之。”《明史·吴伯宗传》:“除国子助教,命进讲东宫,首陈正心诚意之说。”茅盾《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每逢想到这,太太便赶快正心诚意起来。”
国语辞典:
语本《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指端正心术,真诚己意,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内在修养方式。正心诚意[zhèngxīnchéngyì]⒈语本指端正心术,真诚己意,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内在修养方式。引《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夏元鼎〈满庭芳·久视长生〉词:「久视长生,登仙大道,思量无甚神通。正心诚意,儒释道俱同。」《元史·卷一八七·乌古孙良桢传》:「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成语解释正心诚意
辞典修订版:
语本《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指端正心术,真诚己意,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内在修养方式。宋.夏元鼎〈满庭芳.久视长生〉词:「久视长生,登仙大道,思量无甚神通。正心诚意,儒释道俱同。」《元史.卷一八七.乌古孙良桢传》:「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指端正心术,真诚己意,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内在修养方式。宋˙夏元鼎˙满庭芳˙久视长生词:久视长生,登仙大道,思量无甚神通。正心诚意,儒释道俱同。元史˙卷一八七˙乌古孙良桢传: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
出处: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其他释义: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字义分解
读音:zhèng,zhēng
[zhèng,zhēng]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读音:xīn
[xīn]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读音:chéng
[chéng]
真心:诚恳。诚朴。诚实。诚挚。忠诚。心悦诚服。
◎ 实在,的确:诚然。诚有此事。
读音:yì
[yì]
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 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
◎ 料想,猜想:意料。意想。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