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槎客组词

槎客

chá kè
槎客的解释

1.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 2.清海宁人吴骞字"槎客"。吴有书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

词语解释:
1.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2.清海宁人吴骞字'槎客'。吴有书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
基础解释:
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清海宁人吴骞字/'槎客/'。吴有书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
引证解释:
⒈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⒉清海宁人吴骞字“槎客”。吴有书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按,传说汉使张骞曾乘槎穷河源,故吴以槎客为其字。引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校<北梦琐言>跋》:“有《北梦琐言》一帙,缮録工雅,有红药山房、拜经楼、海寧杨氏诸印,卷首有‘宋本’、‘乙’二印,审是槎客所鈐。”
网络解释:
槎客槎客,典故名,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
综合释义:
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清海宁人吴骞字“槎客”。吴有书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校<北梦琐言>跋》:“有《北梦琐言》一帙,缮録工雅,有红药山房、拜经楼、海寧杨氏诸印,卷首有‘宋本’、‘乙’二印,审是槎客所鈐。”按,传说汉使张骞曾乘槎穷河源,故吴以槎客为其字。槎客[chákè]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汉语大词典:
(1).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2).清海宁人吴骞字“槎客”。吴有书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校〈北梦琐言〉跋》:“有《北梦琐言》一帙,缮录工雅,有红药山房、拜经楼、海宁杨氏诸印,卷首有‘宋本’、‘乙’二印,审是槎客所钤。”按,传说汉使张骞曾乘槎穷河源,故吴以槎客为其字。
槎客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chá,zhà

[chá,zhà]

木筏:浮槎。泛槎。星槎。乘槎。 ◎ 同“茬”。

读音:kè

[kè]

外来的(人),与“主”相对:客人。宾客。会客。不速之客。客气。客卿。 ◎ 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旅客。客居。客籍。客死。 ◎ 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顾客。乘客。客流量。 ◎ 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说客。政客。侠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客体。 ◎ 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客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