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榛苓组词

榛苓

zhēn línɡ
榛苓的解释

1.榛木与苓草。《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

词语解释:
榛木与苓草。《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
基础解释:
榛木与苓草。《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
引证解释:
⒈榛木与苓草。引《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於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清方文《题阎牛叟眷西堂》诗:“堂以‘眷西’名,寧惟念所生。榛苓长入梦,禾黍最伤情。”
网络解释:
榛苓榛苓,读音是zhēnl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榛木与苓草。
综合释义:
榛木与苓草。《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於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清方文《题阎牛叟眷西堂》诗:“堂以‘眷西’名,寧惟念所生。榛苓长入梦,禾黍最伤情。”榛苓[zhēnlíng]zhēnlíng=====榛木与苓草。《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
汉语大词典:
榛木与苓草。《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清方文《题阎牛叟眷西堂》诗:“堂以‘眷西’名,宁惟念所生。榛苓长入梦,禾黍最伤情。”
其他释义:
1.榛木与苓草。《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
榛苓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zhēn

[zhēn]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 丛杂的草木:榛芜。莽榛。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

读音:líng

[líng]

指“茯苓”。 ◎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 ◎ 古同“零”,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