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楚囚组词

楚囚

chǔ qiú
楚囚的解释

《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晋俘虏,晋人称他为“楚囚”。后用以指被囚禁或处境窘迫的人: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词语解释:
楚囚chǔqiú。(1)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楚囚[chǔqiú]⒈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狱中诗》楚囚对泣。英apersoninpredicament;
基础解释:
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
引证解释:
⒈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借指处境窘迫无计可施者。引《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於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縶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唐王昌龄《箜篌引》:“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絃苦幽,草木悲感声颼颼。”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堪笑流离一楚囚,萧萧空自佩吴鉤。”清孙枝蔚《金山》诗:“此间风物异,无那客心愁。身世殊张祐,歌吟类楚囚。”
网络解释:
楚囚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郧公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
综合释义: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於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縶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借指处境窘迫无计可施者。唐王昌龄《箜篌引》:“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絃苦幽,草木悲感声颼颼。”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堪笑流离一楚囚,萧萧空自佩吴鉤。”清孙枝蔚《金山》诗:“此间风物异,无那客心愁。身世殊张祐,歌吟类楚囚。”
汉语大词典: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借指处境窘迫无计可施者。唐王昌龄《箜篌引》:“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飕。”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堪笑流离一楚囚,萧萧空自佩吴钩。”清孙枝蔚《金山》诗:“此间风物异,无那客心愁。身世殊张祐,歌吟类楚囚。”
国语辞典:
泛指囚犯、战俘。参见「南冠楚囚」条。楚囚[chǔqiú]⒈泛指囚犯、战俘。参见「南冠楚囚」条。引《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宋·文天祥〈正气歌〉:「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辞典修订版:
泛指囚犯、战俘。参见「南冠楚囚」条。《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宋.文天祥〈正气歌〉:「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其他释义:
《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晋俘虏,晋人称他为“楚囚”。后用以指被囚禁或处境窘迫的人: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楚囚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chǔ

[chǔ]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 ◎ 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 ◎ 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 ◎ 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 姓。

读音:qiú

[qiú]

拘禁:囚禁。囚车。囚牢。 ◎ 被拘禁的人:囚犯。囚徒。死囚。囚首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