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梏的解释
1.脚镣和手铐。2.像镣铐般约束、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物。如:打碎精神上的桎梏。
词语解释:
桎梏zhìgù。(1)脚镣和手铐。(2)像镣铐般约束、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物。桎梏[zhìgù]⒈脚镣和手铐。英fettersandhandcuffs;⒉像镣铐般约束、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物。例打碎精神上的桎梏。英shackle;
基础解释:
(书)(名)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引证解释:
⒈刑具。脚镣手铐。引《史记·齐太公世家》:“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唐柳宗元《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宗元以罪大摈废,居小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纆索,处则若关桎梏。”清李焕章《宋连璧传》:“上大怒,执之,就斩西市,桎梏忽脱地,寂无人矣。”⒉拘系,囚禁。引《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后汉书·陈蕃传》:“﹝朱震﹞收葬蕃尸,匿其子逸於甘陵界中。事觉繫狱,合门桎梏。”宋王谠《唐语林·识鉴》:“﹝张守珪﹞见陕尉李桎梏裴冕。冕呼:‘张公!困厄中岂能相救?’”⒊谓束缚,压制。引唐白居易《朱陈村》诗:“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清龚自珍《反祈招序》:“作诗二章,以貽后之自桎梏者。”孙中山《伦敦被难记》一:“虽然,华人之被桎梏虽极酷烈,而其天生之性灵,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灭。”
网络解释:
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类似于现代的手铐、脚镣。引申为束缚、压制之意。
综合释义:
刑具。脚镣手铐。《史记·齐太公世家》:“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唐柳宗元《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宗元以罪大摈废,居小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纆索,处则若关桎梏。”清李焕章《宋连璧传》:“上大怒,执之,就斩西市,桎梏忽脱地,寂无人矣。”拘系,囚禁。《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后汉书·陈蕃传》:“﹝朱震﹞收葬蕃尸,匿其子逸於甘陵界中。事觉繫狱,合门桎梏。”宋王谠《唐语林·识鉴》:“﹝张守珪﹞见陕尉李桎梏裴冕。冕呼:‘张公!困厄中岂能相救?’”谓束缚,压制。唐白居易《朱陈村》诗:“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清龚自珍《反祈招序》:“作诗二章,以貽后之自桎梏者。”孙中山《伦敦被难记》一:“虽然,华人之被桎梏虽极酷烈,而其天生之性灵,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灭。”
汉语大词典:
(1).刑具。脚镣手铐。《史记·齐太公世家》:“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唐柳宗元《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宗元以罪大摈废,居小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纆索,处则若关桎梏。”清李焕章《宋连璧传》:“上大怒,执之,就斩西市,桎梏忽脱地,寂无人矣。”(2).拘系,囚禁。《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后汉书·陈蕃传》:“﹝朱震﹞收葬蕃尸,匿其子逸于甘陵界中。事觉系狱,合门桎梏。”宋王谠《唐语林·识鉴》:“﹝张守圭﹞见陕尉李桎梏裴冕。冕呼:‘张公!困厄中岂能相救?’”(3).谓束缚,压制。唐白居易《朱陈村》诗:“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清龚自珍《反祈招序》:“作诗二章,以贻后之自桎梏者。”孙中山《伦敦被难记》一:“虽然,华人之被桎梏虽极酷烈,而其天生之性灵,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灭。”
国语辞典:
脚镣手铐。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来拘系犯人。桎梏[zhìgù]⒈脚镣手铐。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来拘系犯人。引《后汉书·卷四一·钟离意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既籓篱之已触,总桎梏而自甘。」⒉束缚。引《庄子·德充符》:「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近束缚英语shackles,toshackle,(fig.)restraint,yoke法语joug,entraves
辞典修订版:
脚镣手铐。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来拘系犯人。《后汉书.卷四一.锺离意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既籓篱之已触,总桎梏而自甘。」束缚。《庄子.德充符》:「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辞典简编版:
脚镣手铐。古代拘系犯人的刑具,戴在脚上的称为「桎」,戴在手上的称为「梏」。后引申为束缚人的事物。 【造句】他过惯了闲云野鹤,无拘无束的生活,视官场为桎梏,避之惟恐不及。
英语:
fetter,
法语:
joug、entraves、empêchement、obstacle
其他释义:
1.脚镣和手铐。2.像镣铐般约束、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物,如:打碎精神上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