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柰苑"。《维摩诘经·佛国品》:"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奈氏树园,一本作"庵罗树园。"奈,同"柰"。后因用以称佛寺。唐王勃《八仙径》劐诗:"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抚视遗孤,将守《柏舟》之誓;志其剃落,永从柰苑之游。"《说郛》卷七五引宋王子韶《鸡跖集》:"昔西域国有柰树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为伽蓝,故曰柰苑。"一说。因洛阳白马寺有柰林而得名。参见"柰林"。 2.亦作"?园"。种植柰树之园。
亦作/'柰苑/'。《维摩诘经·佛国品》:/'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奈氏树园,一本作/'庵罗树园。/'奈,同/'柰/'。后因用以称佛寺。唐王勃《八仙径》劐诗:/'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抚视遗孤,将守《柏舟》之誓;志其剃落,永从柰苑之游。/'《说郛》卷七五引宋王子韶《鸡跖集》:/'昔西域国有柰树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为伽蓝,故曰柰苑。/'一说。因洛阳白马寺有柰林而得名。参见/'柰林/'。亦作/'?园/'。种植柰树之园。
⒈亦作“柰苑”。一说。因洛阳白马寺有柰林而得名。参见“柰林”。引《维摩诘经·佛国品》:“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奈氏树园,一本作“菴罗树园。”奈,同“柰”。后因用以称佛寺。唐王勃《八仙径》诗:“柰园欣八正,松巖访九仙。”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抚视遗孤,将守《柏舟》之誓;志其剃落,永从柰苑之游。”《说郛》卷七五引宋王子韶《鸡跖集》:“昔西域国有柰树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为伽蓝,故曰柰苑。”⒉种植柰树之园。
亦作“柰苑”。《维摩诘经·佛国品》:“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奈氏树园,一本作“菴罗树园。”奈,同“柰”。后因用以称佛寺。唐王勃《八仙径》诗:“柰园欣八正,松巖访九仙。”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抚视遗孤,将守《柏舟》之誓;志其剃落,永从柰苑之游。”《说郛》卷七五引宋王子韶《鸡跖集》:“昔西域国有柰树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为伽蓝,故曰柰苑。”一说。因洛阳白马寺有柰林而得名。参见“柰林”。亦作/?园/。种植柰树之园。
(1).亦作“柰苑”。《维摩诘经·佛国品》:“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奈氏树园,一本作“庵罗树园。”奈,同“柰”。后因用以称佛寺。唐王勃《八仙径》诗:“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抚视遗孤,将守《柏舟》之誓;志其剃落,永从柰苑之游。”《说郛》卷七五引宋王子韶《鸡蹠集》:“昔西域国有柰树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为伽蓝,故曰柰苑。”一说。因洛阳白马寺有柰林而得名。参见“柰林”。(2).种植柰树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