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条支组词

条支

tiáo zhī
条支的解释

1.亦作"条枝"。 2.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 3.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唐设条枝都督府。

词语解释:
亦作“条枝”。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条支[tiáozhī]⒈亦作“条枝”。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
基础解释:
亦作“条枝”。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
引证解释:
⒈亦作“条枝”。⒉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引《史记·大宛列传》:“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安息﹞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西与条支接。”《魏书·西域传·波斯》:“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⒊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唐设条枝都督府。引唐李白《战城南》诗:“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旧唐书·地理志三》:“条枝都督府於訶达罗支国所治伏宝瑟颠城置,以其王领之。仍於其部分置八州。”
网络解释:
条支条支,西亚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据说为塞琉古(塞琉西)王国建立。
综合释义:
亦作“条枝”。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史记·大宛列传》:“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安息﹞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西与条支接。”《魏书·西域传·波斯》:“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唐设条枝都督府。唐李白《战城南》诗:“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旧唐书·地理志三》:“条枝都督府於訶达罗支国所治伏宝瑟颠城置,以其王领之。仍於其部分置八州。”条支[tiáozhī]古代西域国名。三国时,属波斯国,约在今西亚两河流域一带。见《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及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安息国传》。也作「条枝」。
汉语大词典:
亦作“条枝”。(1).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史记·大宛列传》:“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安息﹞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西与条支接。”《魏书·西域传·波斯》:“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2).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唐设条枝都督府。唐李白《战城南》诗:“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旧唐书·地理志三》:“条枝都督府于诃达罗支国所治伏宝瑟颠城置,以其王领之。仍于其部分置八州。”
国语辞典:
古代西域国名。三国时,属波斯国,约在今西亚两河流域一带。见《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及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安息国传》。也作「条枝」。条支[tiáozhī]⒈古代西域国名。三国时,属波斯国,约在今西亚两河流域一带。见《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及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安息国传》。也作「条枝」。
其他释义:
1.亦作'条枝'。2.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3.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唐设条枝都督府。
条支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tiáo

[tiáo]

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 ◎ 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 ◎ 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 ◎ 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 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 ◎ 量词。

读音:zhī

[zhī]

撑持,伸出,竖起: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 受得住:乐不可支。 ◎ 领款或付款:支付。 ◎ 调度,指使:支使。支应。支着儿。 ◎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支。支流。支离。 ◎ 〔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量词:一支笔。

条支造句 更多
1、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 2、据芙蓉区定王台街道办的同志透露,一期工程建成开街后,都正街的二期改造将实现与主街相连的7条支巷全面“变身”,将散落各巷的历史景观串珠成链。
1、第2条与第3条支弄之间有一个给水站,弄内三分之二百姓在此用水。2、这些山沟呀,柿子沟是一条主沟;它‘拥有’十七条支岔沟;而每条支岔沟还‘拥有’自己的鸡爪子沟。3、不仅如此,马东涛和祁龙1996年勘查发现,三眼峪沟内山体崩塌严重,坍塌泥石甚至在两条支沟即大峪沟和小峪沟内,形成四座高达80米至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