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解释
词语解释:
月饼yuèbǐng。(1)有馅的圆点心,中国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应时的食品。月饼[yuèbǐng]⒈有馅的圆点心,中国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应时的食品。英mooncake(esp.fortheMid-AutumnFestival);
基础解释:
有馅的圆点心,中国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应时的食品。
引证解释:
⒈一种圆形有馅的饼饵,为中秋节应时的食品。引宋周密《武林旧事·蒸作从食》:“月饼、餣子、炙焦、肉油酥、烧饼。”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饼》:“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餘,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同学们都在楼下玩月,小唐拉他坐下,递给他一块月饼。”
网络解释:
月饼(中国传统小吃)月饼(拼音:yuèbǐng)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综合释义:
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宋周密《武林旧事·蒸作从食》:“月饼、餣子、炙焦、肉油酥、烧饼。”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饼》:“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餘,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同学们都在楼下玩月,小唐拉他坐下,递给他一块月饼。”
汉语大词典:
一种圆形有馅的饼饵,为中秋节应时的食品。宋周密《武林旧事·蒸作从食》:“月饼、餣子、炙焦、肉油酥、烧饼。”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饼》:“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馀,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同学们都在楼下玩月,小唐拉他坐下,递给他一块月饼。”
国语辞典:
一种包馅的糕饼点心,为中秋节应时的食品。月饼[yuèbǐng]⒈一种包馅的糕饼点心,为中秋节应时的食品。引《红楼梦·第七六回》:「命将月饼、西瓜、果品等类都叫搬下去。」《老残游记·第五回》:「原来这贾老儿桌上有吃残了的半个月饼,一大半人房里都有吃月饼的痕迹。」
辞典修订版:
一种包馅的糕饼点心,为中秋节应时的食品。《红楼梦.第七六回》:「命将月饼、西瓜、果品等类都叫搬下去。」《老残游记.第五回》:「原来这贾老儿桌上有吃残了的半个月饼,一大半人房里都有吃月饼的痕迹。」
辞典简编版:
一种包馅的糕饼点心,为中秋节应节食品。 【造句】中秋节是家人团聚吃月饼的节日。
英语:
mooncake,moon cake,
法语:
gâteau de lune
其他释义:
1.一种圆形有馅的饼饵﹐为中秋节应时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