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拖的解释
词语解释:
拍拖pāituō。(1)结成异性朋友。(2)男女谈恋爱达到热烈的阶段。拍拖[pāituō]⒈结成异性朋友。例既有牛排可吃,又有马杀鸡可享,怪不得伊喜欢和铁公公拍拖。英makefriendswiththeoppositesex;⒉男女谈恋爱达到热烈的阶段。例当他晓得女儿与约翰拍拖,想制止时已经太迟了。英beindeeplove;
基础解释:
1.结成异性朋友。2.男女谈恋爱达到热烈的阶段。3.广东方言。指相恋男女手牵手散步或相随而行。
引证解释:
⒈方言。谓相恋男女相挽或相随而行。引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六:“大家都在爽朗地笑,但我自己明白,我笑得要算最不自然。可不是吗?我在精神上已经紧紧地把她‘拍拖’着了。”茅盾《劫后拾遗》:“大裤管,紧腰身短袄的姑娘们,挽着个男友,在骑楼下拍拖。”《羊城晚报》1982.2.22:“大革命时期前后,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刚开始,大抵初恋的青年男女,夜阑人静之处并肩而‘拍’,地旺人稠之处则一前一后的‘拖’。这名词从二十年代开始,沿用至今。”
网络解释:
拍拖(词汇)拍拖原为珠江口一带航运俗语。珠江口航运发达,通常大船载货并拖小船一艘,主航道大拖小;近岸时,大船吃水深,难以靠岸,此时小船便卸货上岸,来回相依。后以此形象比喻男女恋爱时的互相关心和难舍难分,约定俗成,谓之“拍拖”也!
综合释义:
广东方言。指相恋男女手牵手散步或相随而行。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六:“大家都在爽朗地笑,但我自己明白,我笑得要算最不自然。可不是吗?我在精神上已经紧紧地把她‘拍拖’着了。”茅盾《劫后拾遗》:“大裤管,紧腰身短袄的姑娘们,挽着个男友,在骑楼下拍拖。”《羊城晚报》1982.2.22:“大革命时期前后,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刚开始,大抵初恋的青年男女,夜阑人静之处并肩而‘拍’,地旺人稠之处则一前一后的‘拖’。这名词从二十年代开始,沿用至今。”
汉语大词典:
方言。谓相恋男女相挽或相随而行。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六:“大家都在爽朗地笑,但我自己明白,我笑得要算最不自然。可不是吗?我在精神上已经紧紧地把她‘拍拖’着了。”茅盾《劫后拾遗》:“大裤管,紧腰身短袄的姑娘们,挽着个男友,在骑楼下拍拖。”《羊城晚报》1982.2.22:“大革命时期前后,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刚开始,大抵初恋的青年男女,夜阑人静之处并肩而‘拍’,地旺人稠之处则一前一后的‘拖’。这名词从二十年代开始,沿用至今。”
国语辞典:
广东方言。指相恋男女手牵手散步或相随而行。拍拖[pāituō]⒈广东方言。指相恋男女手牵手散步或相随而行。英语(dialect)todatesb德语mitjemandemzusammensein;einPaarsein(V)法语rendez-vousgalant
其他解释:
拍拖一词来源于香港,意思是“伴侣”、“谈恋爱”,此词源自英文part,意思是“伴”。拍拖的词性有两个,可以是名词,也可以做动词,如:“两人在拍拖。”即两人在“谈恋爱”,拍拖在这里作动词;又如:“在拍拖的时候······”即是“谈恋爱”的时候,拍拖在这里作名词。
其他释义:
1.方言。谓相恋男女相挽或相随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