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的解释
1.常绿灌木名。又名三蔓草,不雕草。生山中,叶似茶。根茎可作中药。性微温,味辛甘,功能补肾阳,壮筋骨。主治肾虚﹑腰膝酸软等。
词语解释:
植物名。茜草科羊角藤属,多年生匍匐草本。巴戟天[bājǐtiān]⒈常绿灌木名。又名三蔓草,不雕草。生山中,叶似茶。根茎可作中药。性微温,味辛甘,功能补肾阳,壮筋骨。主治肾虚、腰膝酸软等。
引证解释:
⒈常绿灌木名。又名三蔓草,不凋草。生山中,叶似茶。根茎可作中药。性微温,味辛甘,功能补肾阳,壮筋骨。主治肾虚、腰膝酸软等。引《神农本草经》卷一:“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二月八月采根,阴乾。”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药物之异者,有巴戟天椒。”亦省称“巴戟”。《文选·左思<蜀都赋>》:“其中则有巴菽巴戟。”刘良注:“巴戟,巴戟天也。”
网络解释:
巴戟天(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巴戟天(学名:MorindaofficinalisHow),为双子叶植物纲、龙胆目、茜草科植物,长3~13cm,宽1.5~5cm,前端短渐尖,基部钝形或圆形。巴戟天的干燥根,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
综合释义:
巴戟天,为双子叶植物纲、龙胆目、茜草科植物,长3~13cm,宽1.5~5cm,前端短渐尖,基部钝形或圆形。巴戟天的干燥根,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神农本草经》卷一:“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二月八月采根,阴乾。”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药物之异者,有巴戟天椒。”亦省称“巴戟”。《文选·左思<蜀都赋>》:“其中则有巴菽巴戟。”刘良注:“巴戟,巴戟天也。”
汉语大词典:
常绿灌木名。又名三蔓草,不凋草。生山中,叶似茶。根茎可作中药。性微温,味辛甘,功能补肾阳,壮筋骨。主治肾虚、腰膝酸软等。《神农本草经》卷一:“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二月八月采根,阴乾。”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药物之异者,有巴戟天椒。”亦省称“巴戟”。《文选·左思〈蜀都赋〉》:“其中则有巴菽巴戟。”刘良注:“巴戟,巴戟天也。”
国语辞典:
植物名。茜草科羊角藤属,多年生匍匐草本。地下根肥厚,叶呈倒卵状披针形。夏初,腋生黄色花。生于山地,根可入药。四川省所产最佳。巴戟天[bājǐtiān]⒈植物名。茜草科羊角藤属,多年生匍匐草本。地下根肥厚,叶呈倒卵状披针形。夏初,腋生黄色花。生于山地,根可入药。四川省所产最佳。德语Morindawurzel,RadixMorindaeofficinalis
辞典修订版:
植物名。茜草科羊角藤属,多年生匍匐草本。地下根肥厚,叶呈倒卵状披针形。夏初,腋生黄色花。生于山地,根可入药。四川省所产最佳。也称为「巴棘」、「不凋草」、「女本」、「三蔓草」。
英语:
Morinda officinalis,
法语:
Morinda officinalis
其他释义:
1.常绿灌木名。又名三蔓草,不雕草。生山中,叶似茶。根茎可作中药。性微温,味辛甘,功能补肾阳,壮筋骨。主治肾虚﹑腰膝酸软等。
字义分解
读音:bā
[bā]
粘结着的东西:泥巴。锅巴。
◎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巴锅了。巴结别人。
◎ 贴近: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盼,期望:巴望。
◎ 张开:巴着眼睛。
◎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巴蜀。巴山蜀水。
◎ 词尾,读轻声:尾巴。嘴巴。
◎ 大蛇:巴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
◎ 气压的压强单位。
◎ 压强单位。
◎ 姓。
读音:jǐ
[jǐ]
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钩戟。戟指。铁戟。青铜戟。
读音:tiān
[tiān]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 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 气候:天气。天冷。
◎ 季节,时节:冬天。
◎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天。
◎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宫。
◎ 自然界: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 〔天干(ɡ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 自然的、生成的:天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