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大统历组词

大统历

dà tǒnɡ lì
大统历的解释

1.历法名。明初刘基进《大统历》。洪武十七年设观象台于南京鸡鸣山﹐令博士元统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元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明朝一直沿用《大统历》。见《明史.历志一》。

词语解释:
历法名。明初刘基进《大统历》。大统历[dàtǒnglì]⒈历法名。明初刘基进《大统历》。洪武十七年设观象台于南京鸡鸣山,令博士元统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元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明朝一直沿用《大统历》。见《明史·历志一》。
引证解释:
⒈历法名。明初刘基进《大统历》。洪武十七年设观象台于南京鸡鸣山,令博士元统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元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明朝一直沿用《大统历》。见《明史·历志一》。
网络解释:
大统历历法名。明初刘基进《大统历》。
汉语大词典:
历法名。明初刘基进《大统历》。洪武十七年设观象台于南京鸡鸣山,令博士元统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元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明朝一直沿用《大统历》。见《明史·历志一》。
其他释义:
1.历法名。明初刘基进《大统历》。洪武十七年设观象台于南京鸡鸣山﹐令博士元统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元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明朝一直沿用《大统历》。见《明史.历志一》。
大统历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à,dài

[dà,dài]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 时间更远:大前年。 ◎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大 tài  ㄊㄞˋ ◎ 古通“太”

读音:tǒng

[tǒng]

总括,总起来:统一。统率(shuài)。统帅。统摄(统辖)。统考。统筹。统战。统共。统购统销。 ◎ 事物的连续关系:系统。血统。传(chuán )统。体统。

读音:lì

[lì]

经过:经历。来历。阅历。历尽甘苦。 ◎ 经过了的:历程。历代。历史。历来。 ◎ 遍、完全:历览。历数(shǔ)。 ◎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