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嗣君组词

嗣君

sì jūn
嗣君的解释

1.继位的国君。 2.称皇太子为嗣君。 3.称别人的儿子。

词语解释:
继位的国君。称皇太子为嗣君。称别人的儿子。嗣君[sìjūn]⒈继位的国君。⒉称皇太子为嗣君。⒊称别人的儿子。
引证解释:
⒈继位的国君。引《左传·昭公十二年》:“夏,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杜预注:“宋元公新即位。”《宋书·范泰传》:“及庐陵王义真、少帝见害,泰谓所亲曰:‘吾观古今多矣,未有受遗顾託,而嗣君见杀,贤王婴戮者也。’”清恽敬《顾命辨上》:“既殯,柩前立嗣君,所以传其统。”⒉称皇太子为嗣君。引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仁宗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驾,天下禀承遗令,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朝廷上,用逆臣,公然弃妃囚嗣君。”⒊称别人的儿子。引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雪芹者,曹楝亭织造之嗣君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纳兰成德侍中与顾梁汾交最密……一夕,﹝梁汾﹞梦侍中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寻息壤。’是夜,其嗣君举一子。梁汾就视之,面目一如侍中。”
网络解释:
嗣君嗣君继位的国君。《左传·昭公十二年》:“夏,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杜预注:“宋元公新即位。”《宋书·范泰传》:“及庐陵王义真、少帝见害,泰谓所亲曰:‘吾观古今多矣,未有受遗顾托,而嗣君见杀,贤王婴戮者也。’”清恽敬《顾命辨上》:“既殡,柩前立嗣君,所以传其统。”
综合释义:
继位的国君。《左传·昭公十二年》:“夏,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杜预注:“宋元公新即位。”《宋书·范泰传》:“及庐陵王义真、少帝见害,泰谓所亲曰:‘吾观古今多矣,未有受遗顾託,而嗣君见杀,贤王婴戮者也。’”清恽敬《顾命辨上》:“既殯,柩前立嗣君,所以传其统。”称皇太子为嗣君。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仁宗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驾,天下禀承遗令,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朝廷上,用逆臣,公然弃妃囚嗣君。”称别人的儿子。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雪芹者,曹楝亭织造之嗣君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纳兰成德侍中与顾梁汾交最密……一夕,﹝梁汾﹞梦侍中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寻息壤。’是夜,其嗣君举一子。梁汾就视之,面目一如侍中。”嗣君[sìjūn]继位的国君。《左传.昭公元年》:「鍼惧选于寡君,是以在此将待嗣君。」
网友释义:
嗣君继位的国君。《左传·昭公十二年》:“夏,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杜预注:“宋元公新即位。”《宋书·范泰传》:“及庐陵王义真、少帝见害,泰谓所亲曰:‘吾观古今多矣,未有受遗顾托,而嗣君见杀,贤王婴戮者也。’”清恽敬《顾命辨上》:“既殡,柩前立嗣君,所以传其统。”
汉语大词典:
(1).继位的国君。《左传·昭公十二年》:“夏,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杜预注:“宋元公新即位。”《宋书·范泰传》:“及庐陵王义真、少帝见害,泰谓所亲曰:‘吾观古今多矣,未有受遗顾托,而嗣君见杀,贤王婴戮者也。’”清恽敬《顾命辨上》:“既殡,柩前立嗣君,所以传其统。”(2).称皇太子为嗣君。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仁宗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驾,天下禀承遗令,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朝廷上,用逆臣,公然弃妃囚嗣君。”(3).称别人的儿子。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雪芹者,曹楝亭织造之嗣君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纳兰成德侍中与顾梁汾交最密……一夕,﹝梁汾﹞梦侍中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寻息壤。’是夜,其嗣君举一子。梁汾就视之,面目一如侍中。”
国语辞典:
继位的国君。嗣君[sìjūn]⒈继位的国君。引《左传·昭公元年》:「针惧选于寡君,是以在此将待嗣君。」
辞典修订版:
继位的国君。《左传.昭公元年》:「鍼惧选于寡君,是以在此将待嗣君。」 
其他释义:
1.继位的国君。2.称皇太子为嗣君。3.称别人的儿子。
嗣君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sì

[sì]

接续,继承:嗣后(以后)。嗣岁(来年)。嗣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嗣徽(继承先人的美德、声誉)。 ◎ 子孙:后嗣。嗣子。

读音:jūn

[jūn]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 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 对对方的尊称:张君。诸君。

嗣君造句 更多
1、至湖北之荆州,得升潼关观察之信,遂留余雨其嗣君敦夫眷属等,暂寓荆州,琢堂轻骑减从至重庆度岁,遂由成都历栈道之任。2、嗣君昏暴,书契弗睹,朝权国柄,委之群孽,剿戮忠贤,诛残台辅,含冤抱痛,噍类靡馀。3、其一,鲁国嗣君是文姜所出,不得不考虑文姜的处境;其二,国耻难堪,只能隐藏,不可彰于诸侯;其三,执...
1、桧不避斧钺之诛,言两朝之利害,顾复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宋蒙福,亦大金万世利也。2、嗣君昏暴,书契弗睹,朝权国柄,委之群孽,剿戮忠贤,诛残台辅,含冤抱痛,噍类靡馀。3、桧不避斧钺之诛,言两朝之利害,顾复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宋蒙福,亦大金万世利也。4、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