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的解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词语解释:
同仇敌忾tóngchóu-díkài。(1)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同仇敌忾[tóngchóudíkài]⒈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英shareabitterhatredofenemy;acommondangercausescommonaction;withbitterhatredagainstthecommonenemy;
基础解释:
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引证解释:
⒈后以“同仇敌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引语本《诗·秦风·无衣》:“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愾。”孔颖达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我有军备,我自整之。乃同仇敌愾之军国民,非残屠同胞之刽子手也。”瞿秋白《乱弹·狗样的英雄》:“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郭澄清《大刀记》第五章:“﹝人民﹞为了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正在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综合释义: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国语辞典:
同仇,一致对付仇敌。参见「同仇」条。敌忾,抵御所恼恨的人。参见「敌忾」条。同仇敌忾指共同抱著愤恨心情,齐心同力抵抗敌人。同仇敌忾[tóngchóudíkài]⒈同仇,一致对付仇敌。参见「同仇」条。敌忾,抵御所恼恨的人。参见「敌忾」条。同仇敌忾指共同抱著愤恨心情,齐心同力抵抗敌人。引清·梁章巨《归田琐记·卷五·讷亲》:「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近戮力同心合力攻敌反同室操戈自相残杀成语解释同仇敌忾
辞典修订版:
同仇,一致对付仇敌。参见「同仇」条。敌忾,抵御所恼恨的人。参见「敌忾」条。同仇敌忾指共同抱着愤恨心情,齐心同力抵抗敌人。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讷亲》:「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辞典简编版:
共同抱着愤恨的心情,齐心同力抵抗敌人。 【造句】八年艰苦抗日,全国同胞就是靠着一颗同仇敌忾的爱国心,终获最后胜利。
成语词典版:
01.《平定金川方略.卷一四》:「上谕内阁曰:『朕自御极以来,大臣中第一受恩者,莫如讷亲。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02.《平定台湾纪略.卷五六》:「林爽文籍隶漳州,竟至于诱集匪徒,肆行滋乱。究之涵濡德泽、同仇敌忾之义民,所在皆是。」03.《诗义折中.卷四.伯兮》:「观〈伯兮〉之诗,一言『为王前驱』则义不旋踵。虽妇人、女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心,所谓四国有王,于此见之矣。」04.《万寿盛典初集.卷三三.恩赉》:「古未有不恤兵而能制胜禽敌者。……身家之念重,则营伍之恩薄,欲万人齐心,同仇敌忾,岂不难欤!」05.清.赵翼〈阅邸抄贼至利川邑令尹英图约邻邑周景福纠集乡勇截杀数千大获全胜喜赋〉诗:「勒成部伍如军令,战死沙场亦鬼雄。都是国家培养出,同仇敌忾到儿童。」06.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讷亲》:「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法语:
nourrir la plus grande haine contre l'ennemi commun
其他释义: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