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台端组词

台端

tái duān
台端的解释

①唐朝称侍御史。 ②对人的敬称。多用于书信。 【台端】①唐朝称侍御史。 ②对人的敬称。多用于书信。

词语解释:
敬辞。称对方。参见:台端台端[táiduān]⒈敬辞。称对方。参见:台端。
基础解释:
敬辞。称对方。参见:[[台端]]
引证解释:
⒈敬辞。称对方。参见“臺杂”。引宋欧阳修《与程文简公书》:“屡烦台端,悚仄可知。”清曾国藩《复胡润之书》:“闻台端剗除强暴不遗餘力,鄙怀欲取为伐柯之则。”即台杂。《通典·职官六》:“侍御史之职有四,谓推、弹、公廨、杂事……臺内之事悉主之,号为臺端,他人尊之曰端公。”《新唐书·百官志三》:“侍御史六人……久次者一人知杂事,谓之杂端,殿中监察职掌、进名、迁改及令史考第,臺内事顓决,亦号臺端。”
网络解释:
台端台端,敬辞。称对方。
综合释义:
敬辞。称对方。宋欧阳修《与程文简公书》:“屡烦台端,悚仄可知。”清曾国藩《复胡润之书》:“闻台端剗除强暴不遗餘力,鄙怀欲取为伐柯之则。”即台杂。《通典·职官六》:“侍御史之职有四,谓推、弹、公廨、杂事……臺内之事悉主之,号为臺端,他人尊之曰端公。”《新唐书·百官志三》:“侍御史六人……久次者一人知杂事,谓之杂端,殿中监察职掌、进名、迁改及令史考第,臺内事顓决,亦号臺端。”参见“臺杂”。台端[táiduān]对人的敬称。用于平辈之间或机关团体发给个人的函件。
汉语大词典:
敬辞。称对方。宋欧阳修《与程文简公书》:“屡烦台端,悚仄可知。”清曾国藩《复胡润之书》:“闻台端刬除强暴不遗馀力,鄙怀欲取为伐柯之则。”即台杂。《通典·职官六》:“侍御史之职有四,谓推、弹、公廨、杂事……台内之事悉主之,号为台端,他人尊之曰端公。”《新唐书·百官志三》:“侍御史六人……久次者一人知杂事,谓之杂端,殿中监察职掌、进名、迁改及令史考第,台内事颛决,亦号台端。”参见“台杂”。
国语辞典:
唐代侍御史之称。台端[táiduān]⒈唐代侍御史之称。⒉古代对官吏的尊称,今为对人的敬称。用在平辈之间,或机关发给个人的函件上,犹言尊处、尊驾或阁下。近大驾
辞典修订版:
唐代侍御史之称。古代对官吏的尊称,今为对人的敬称。用在平辈之间,或机关发给个人的函件上,犹言尊处、尊驾或阁下。
辞典简编版:
对人的敬称。用于平辈之间或机关团体发给个人的函件。
其他释义:
①唐朝称侍御史。②对人的敬称。多用于书信。【台端】①唐朝称侍御史。②对人的敬称。多用于书信。
台端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tái,tāi

[tái,tāi]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 量词:一台戏。 ◎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 桌子、案子:写字台。 ◎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姓。

读音:duān

[duān]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 ◎ 事物的一头:端的(dì)(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 姓。

台端造句 更多
1、兹通知台端被录取担任秘书职位.2、为了您的方便,台端可以邮寄、传真、电子信件向防检局新竹分局或高雄分局机场检疫站申请进口同意文件。3、台端应对本文件所载任何事宜进行独立判断.4、素仰台端好义急公,热心教育,务恳广为劝募,共襄盛举,使敝校百年之基,从兹永固,则阖校菁莪,胥受其赐矣。5、本院已收到台...
1、因本人业与赵钱君达成营业转让协议,并于本年十二月十五日起正式接管该商行,是本人除对上述货款债务予以承受,同意依约履行外,并祈台端一本初衷续予关照,不吝赐教,实所至盼。2、请在下列空格以“X”号指示台端对申请人之推荐之程度.3、这次出事十余日前,恩铭曾接南京制台端方密函,大意说有乱党策划在安庆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