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脂的解释
1.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 2.化妆用的唇膏;口红。
词语解释:
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化妆用的唇膏;口红。口脂[kǒuzhī]⒈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⒉化妆用的唇膏;口红。
引证解释:
⒈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鏤牙筩。”唐杜甫《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唐刘禹锡《代谢历日面脂口脂表》:“中使霍子璘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詔及贞元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⒉化妆用的唇膏;口红。引唐张鷟《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前蜀韦庄《江城子》词:“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清龚自珍《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黄昏,口脂闻暗香。”茅盾《参孙的复仇》:“口脂香和妖艳的声音一齐送进参孙的感官。”
网络解释:
口脂古时又称“唇脂”,在管状口红出现之前,口脂其实和胭脂是通用的,装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点涂。以前的口红大都是鲜艳的朱赤色,但是唐宋时还流行过檀色点唇,檀色就是如今的肉色、裸色调,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综合释义:
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鏤牙筩。”唐杜甫《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唐刘禹锡《代谢历日面脂口脂表》:“中使霍子璘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詔及贞元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化妆用的唇膏;口红。唐张鷟《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前蜀韦庄《江城子》词:“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清龚自珍《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黄昏,口脂闻暗香。”茅盾《参孙的复仇》:“口脂香和妖艳的声音一齐送进参孙的感官。”口脂[kǒuzhī]涂敷在唇部,防止嘴唇冻裂的药品。古代多由皇上赏赐给臣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忠至》:「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也称为「护唇膏」、「唇膏」。涂抹在嘴唇上,以修饰唇形和使唇色更鲜润的化妆用品。
网友释义:
上海玉凡二手装载机市场成立于1996年,占地面积约60亩,经过多年的技术培训与创新,是上海市规模宏大,最有实力的销售二手装载机市场。
汉语大词典:
(1).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筒。”唐杜甫《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唐刘禹锡《代谢历日面脂口脂表》:“中使霍子璘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诏及贞元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2).化妆用的唇膏;口红。唐张鷟《游仙窟》:“艳色浮妆粉,含香乱口脂。”前蜀韦庄《江城子》词:“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清龚自珍《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黄昏,口脂闻暗香。”茅盾《参孙的复仇》:“口脂香和妖艳的声音一齐送进参孙的感官。”
国语辞典:
涂敷在唇部,防止嘴唇冻裂的药品。古代多由皇上赏赐给臣下。口脂[kǒuzhī]⒈涂敷在唇部,防止嘴唇冻裂的药品。古代多由皇上赏赐给臣下。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忠至》:「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⒉涂抹在嘴唇上,以修饰唇形和使唇色更鲜润的化妆用品。引《太平广记·卷四八八·莺莺传》:「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
辞典修订版:
涂敷在唇部,防止嘴唇冻裂的药品。古代多由皇上赏赐给臣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忠至》:「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也称为「护唇膏」、「唇膏」。涂抹在嘴唇上,以修饰唇形和使唇色更鲜润的化妆用品。《太平广记.卷四八八.莺莺传》:「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也称为「口红」、「唇膏」。
英语:
Lipstick Leporinus,
其他释义:
1.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2.化妆用的唇膏;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