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北堂萱组词

北堂萱

běi tánɡ xuān
北堂萱的解释

1.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 2.借指母亲。

词语解释:
指萱草。借指母亲。北堂萱[běitángxuān]⒈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⒉借指母亲。
引证解释:
⒈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引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毛传:“諼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南朝梁吴均《酬别江主簿屯骑》诗:“何用赠分首,自有北堂萱。”唐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二:“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⒉借指母亲。引宋王楙《野客丛书·萱堂桑梓》:“今人称母为北堂萱,盖祖《毛诗·伯兮》诗:‘焉得諼草,言树之背。’……其意谓君子为王前驱,过时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諼草种於北堂,以忘其忧,盖北堂幽阴之地,可以种萱。初未尝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为母事。”清周亮工《题李武曾灌园养母图》诗:“荷鉏忘旦暮,得慰北堂萱。”
网络解释:
北堂萱《毛诗正义》卷三之三〈国风·卫风·伯兮〉~39~
综合释义:
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毛传:“諼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南朝梁吴均《酬别江主簿屯骑》诗:“何用赠分首,自有北堂萱。”唐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二:“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借指母亲。宋王楙《野客丛书·萱堂桑梓》:“今人称母为北堂萱,盖祖《毛诗·伯兮》诗:‘焉得諼草,言树之背。’……其意谓君子为王前驱,过时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諼草种於北堂,以忘其忧,盖北堂幽阴之地,可以种萱。初未尝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为母事。”清周亮工《题李武曾灌园养母图》诗:“荷鉏忘旦暮,得慰北堂萱。”北堂萱[běitángxuān]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
网友释义:
《毛诗正义》卷三之三〈国风·卫风·伯兮〉~39~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汉·毛亨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释义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宋王楙《野客丛书·萱堂桑梓》:“今人称母为北堂萱,盖祖《毛诗·伯兮》诗:‘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其意谓君子为王前驱,过时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谖草种於北堂,以忘其忧,盖北堂幽阴之地,可以种萱。初未尝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为母事。”因以“北堂萱”借指母亲。以“萱堂”指母亲的居室,亦借以指母亲。
汉语大词典:
(1).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南朝梁吴均《酬别江主簿屯骑》诗:“何用赠分首,自有北堂萱。”唐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二:“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2).借指母亲。宋王楙《野客丛书·萱堂桑梓》:“今人称母为北堂萱,盖祖《毛诗·伯兮》诗:‘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其意谓君子为王前驱,过时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谖草种于北堂,以忘其忧,盖北堂幽阴之地,可以种萱。初未尝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为母事。”清周亮工《题李武曾灌园养母图》诗:“荷锄忘旦暮,得慰北堂萱。”
其他释义:
1.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2.借指母亲。
北堂萱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běi

[běi]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读音:táng

[táng]

正房,高大的房子:堂屋。堂客。堂倌。礼堂。澡堂。 ◎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堂房。堂兄弟。 ◎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堂。公堂。过堂。 ◎ 量词:上了一堂课。一堂家具。

读音:xuān

[xuān]

〔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状披针形,花黄色或红黄色,供观赏。亦称“金针菜”;简称“萱”,如“萱堂”(借指母亲或母亲居住的地方)。“萱椿”(指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