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墨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指文字,诗文。2.副本。副墨[fùmò]⒈指文字,诗文。⒉副本。
基础解释:
指文字,诗文。副本。
引证解释:
⒈指文字,诗文。引《庄子·大宗师》:“闻诸副墨之子。”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文字是翰墨为之,然文字非道,不过传道之助,故谓之副墨。”宋范成大《次韵知府王仲行尚书鹿鸣燕古风》:“今晨梅驛动,副墨到衡宇。”清金农《访韦隐君用良山居》诗:“两朝耆硕遗风邈,百氏菁华副墨传。”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譬诸副墨之子,洛诵之孙,亦随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⒉副本。参见“副本”。引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真文忠公谥议》:“候稍閒,搜索副墨,録以求教。”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山左金石志序》:“赤亭亦有《益都金石志稿》,竝録之,得副墨。”
网络解释:
副墨指副本。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真文忠公谥议》:“候稍闲,搜索副墨,録以求教。”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山左金石志序》:“赤亭亦有《益都金石志稿》,竝録之,得副墨。”
综合释义:
指文字,诗文。《庄子·大宗师》:“闻诸副墨之子。”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文字是翰墨为之,然文字非道,不过传道之助,故谓之副墨。”宋范成大《次韵知府王仲行尚书鹿鸣燕古风》:“今晨梅驛动,副墨到衡宇。”清金农《访韦隐君用良山居》诗:“两朝耆硕遗风邈,百氏菁华副墨传。”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譬诸副墨之子,洛诵之孙,亦随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副本。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真文忠公谥议》:“候稍閒,搜索副墨,録以求教。”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山左金石志序》:“赤亭亦有《益都金石志稿》,竝録之,得副墨。”参见“副本”。副墨[文字也。言文字非道,不过作为传道之助。一作对初作之文字而言。#####《庄子·大宗师》:「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疏:「副,副贰也。墨,翰墨也。翰墨,文字也。」王先谦《集解》:「成云:『副,贰也。』宣云:『文字是翰墨为之,然文字非道,不过传道之助,故谓之副墨。又对初作之文字言,则后之文字,皆其孳生者,故曰副墨之子。』。」;《翰苑新书》:「中丹所蕴,副墨难殚。」@@@@@书名。八卷。明、汪道昆撰。见《四库提要·集部·别集类存目》。]文字也。言文字非道,不过作为传道之助。一作对初作之文字而言。《庄子·大宗师》:「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疏:「副,副贰也。墨,翰墨也。翰墨,文字也。」王先谦《集解》:「成云:『副,贰也。』宣云:『文字是翰墨为之,然文字非道,不过传道之助,故谓之副墨。又对初作之文字言,则后之文字,皆其孳生者,故曰副墨之子。』。」;《翰苑新书》:「中丹所蕴,副墨难殚。」@@@@@书名。八卷。明、汪道昆撰。见《四库提要·集部·别集类存目》。
汉语大词典:
(1).指文字,诗文。《庄子·大宗师》:“闻诸副墨之子。”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文字是翰墨为之,然文字非道,不过传道之助,故谓之副墨。”宋范成大《次韵知府王仲行尚书鹿鸣燕古风》:“今晨梅驿动,副墨到衡宇。”清金农《访韦隐君用良山居》诗:“两朝耆硕遗风邈,百氏菁华副墨传。”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譬诸副墨之子,洛诵之孙,亦随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2).副本。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真文忠公谥议》:“候稍閒,搜索副墨,录以求教。”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山左金石志序》:“赤亭亦有《益都金石志稿》,并录之,得副墨。”参见“副本”。
其他解释:
1.文字也。言文字非道,不过作为传道之助。一作对初作之文字而言。《庄子·大宗师》:「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疏:「副,副贰也。墨,翰墨也。翰墨,文字也。」王先谦《集解》:「成云:『副,贰也。』宣云:『文字是翰墨为之,然文字非道,不过传道之助,故谓之副墨。又对初作之文字言,则后之文字,皆其孳生者,故曰副墨之子。』。」;《翰苑新书》:「中丹所蕴,副墨难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