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剖符组词

剖符

pōu fú
剖符的解释

1.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词语解释:
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剖符[pōufú]⒈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基础解释:
1.剖分信符。2.分封、授官。
引证解释:
⒈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引《战国策·秦策三》:“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於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遂与剖符为韩王,王潁川。”明皇甫汸《过武城言子祠作》诗:“剖符辞帝京,腰章宰名赵。”
网络解释:
剖符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用铜或竹、木制成,上刻有字。
综合释义:
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战国策·秦策三》:“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於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遂与剖符为韩王,王潁川。”明皇甫汸《过武城言子祠作》诗:“剖符辞帝京,腰章宰名赵。”
汉语大词典:
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战国策·秦策三》:“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遂与剖符为韩王,王颍川。”明皇甫汸《过武城言子祠作》诗:“剖符辞帝京,腰章宰名赵。”
国语辞典:
剖分信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一分交给受封者保存。剖符[pǒufú]⒈剖分信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一分交给受封者保存。引《汉书·卷一·高帝纪下》:「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参等为通侯。」《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有剖符之封,析珪而爵。」
辞典修订版:
剖分信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一分交给受封者保存。《汉书.卷一.高帝纪下》:「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参等为通侯。」《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有剖符之封,析珪而爵。」
其他解释:
谓封功臣分剖符节之半与之以为信也。《史记·高祖纪》:「剖符封功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剖符锡壤,而光祖先。」铣注:「剖,分也。符者,所以诸侯与天子分之。各执一契,举动所为,必合于契,然后承命而行之。」
其他释义:
1.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剖符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pōu

[pōu]

破开:剖开。解剖。剖面。剖腹。 ◎ 分析,分辩:剖白。剖解。剖析。

读音:fú

[fú]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 姓。

剖符造句 更多
1、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2、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3、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