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时,把整头牲畜作为祭品放在俎上奉祭,称为全烝。《国语·周语中》:“王召 士季 曰:‘子弗闻乎,禘郊之事,则有全烝。’” 韦昭 注:“全烝,全其牲体而升之。”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若禘祭宗庙,郊祭天地,全其牲体而升於俎,则谓之全烝。”
古代祭祀时,把整头牲畜作为祭品放在俎上奉祭,称为全烝。《国语·周语中》:“王召 士季 曰:‘子弗闻乎,禘郊之事,则有全烝。’” 韦昭 注:“全烝,全其牲体而升之。”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若禘祭宗庙,郊祭天地,全其牲体而升於俎,则谓之全烝。”
读音:quán
[quán]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 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 都:代表全来了。 ◎ 使不受损伤:保全。 ◎ 姓。
读音:zhēng
[zhēng]
众多:烝民。 ◎ 古代特指冬天的祭祀:“冬祭白烝”。 ◎ 美。 ◎ 进献。 ◎ 同“蒸”,热气上升。 ◎ 古代指与母辈淫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