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兀那组词

兀那

wū nà
兀那的解释

1.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词语解释:
兀为发声词。兀那,犹彼也。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元曲《陈州粜米·第三折》:「兀那斗子,与我拏些酒肉与那牵驴的老儿吃。」兀那[wūnà]⒈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基础解释: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引证解释:
⒈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引: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然后去兀那坟前,也拜几拜。”《水浒传》第十四回:“兀那都头不要走!”⒈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引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然后去兀那坟前,也拜几拜。”《水浒传》第十四回:“兀那都头不要走!”
综合释义: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然后去兀那坟前,也拜几拜。”《水浒传》第十四回:“兀那都头不要走!”兀那[wùnà]那、那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圣驾到来,急忙迎接者。”《水浒传.第四回》:“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语助词,无意义。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垓心里手掿着枪,杀场上硬睁着眼,哥也!敢战兀那三千合我也不倦惮。”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我可敢一直儿走到地南头,您去兀那熟耕地里可都翻筋陡。”
汉语大词典: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然后去兀那坟前,也拜几拜。”《水浒传》第十四回:“兀那都头不要走!”
国语辞典:
⒈ 那、那个。引: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圣驾到来,急忙迎接者。」《水浒传·第四回》:「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⒉ 语助词,无意义。引: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垓心里手掿著枪,杀场上硬睁著眼,哥也!敢战兀那三千合我也不倦惮。」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我可敢一直儿走到地南头,您去兀那熟耕地里可都翻觔陡。」兀那[wùnà]⒈那、那个。引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圣驾到来,急忙迎接者。」《水浒传·第四回》:「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⒉语助词,无意义。引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垓心里手掿著枪,杀场上硬睁著眼,哥也!敢战兀那三千合我也不倦惮。」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我可敢一直儿走到地南头,您去兀那熟耕地里可都翻觔陡。」
辞典修订版:
那、那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圣驾到来,急忙迎接者。」《水浒传.第四回》:「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语助词,无意义。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垓心里手掿着枪,杀场上硬睁着眼,哥也!敢战兀那三千合我也不倦惮。」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我可敢一直儿走到地南头,您去兀那熟耕地里可都翻筋陡。」
其他释义:
1.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兀那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wù,wū

[wù,wū]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 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读音:nà,nā,nè,nèi,nuó

[nà,nā,nè,nèi,nuó]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那里。那个。那样。那些。那时。那么。● 那 nèi   ㄋㄟˋ ◎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那个。那五年。

兀那造句 更多
1、文飞乐呵呵的数钱,就看见葛二郎站在一边横眉竖眼:兀那假道士,你欺人太甚了吧?跑到我家门口卖桶。2、兀那大眼贼,还不与大爷把货物清点干净?若敢延误,大爷叫你好看!3、牛长烁等人勃然变色,卜艮气呼呼地向前踏上一步,木杖一挥,呼呼风声,高声道:“兀那鸟贼!有种的咱们一对一,单打独挑,他娘的直着嗓子干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