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的解释
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词语解释:
信口雌黄xìnkǒu-cíhuáng。(1)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意乱说。
基础解释:
不顾事实,随口乱说。[近]信口开河。
引证解释:
⒈雌黄是一种橙黄色的矿物,即鸡冠石,可作颜料。古时用黄纸书写,错了即用雌黄涂抹重写。后因称不顾事实的随意批评或乱说为“信口雌黄”。引《文选·刘峻〈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聂绀弩《读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许多东西,说是帝王所发明,一面固然由于古人的愚昧,不知那些东西从何而来,强作解事的信口雌黄,一面也应该是一种大的欺骗。”巴金《最后的时刻》:“他们胡说什么‘老右派’、‘黑大炮’,‘不会打仗’,这真是一派胡言,信口雌黄。”
综合释义:
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
网友释义:
成语“信口雌黄”(xìnkǒucíhuáng)的意思是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国语辞典:
比喻不顾事情真相,随意批评。参见「口中雌黄」条,如:「由于他信口雌黄,造成大家对老李的误解。」
辞典简编版:
歪曲事实,任意批评。 【造句】他只是信口雌黄,千万别让他的话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成语词典版:
01.《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六二.雍正五年十月》:「此等小人所以耸动愚人之法有二:一则逢人称赞,口不言人之过失,而无识之人则以为忠厚老成而信之;一则信口雌黄,无所许可,而无识之人则以为独厚于已而信之。」02.清.钱谦益〈再答张静涵书〉:「每作法门文字,誓欲以世间绮语戏论,消归佛乘,安敢私心逞臆,信口雌黄。」03.《宦海.第一一回》:「在下做书的更不便无端妄语,信口雌黄。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04.清.张云璈〈察吏行〉:「太守观察本切近,岂肯信口生雌黄。」
典故:
王衍是东晋人,有名的清谈家。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庄玄理。但是往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颜氏家训》中也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
出处:
南北朝·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
英语: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其他释义:
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字义分解
读音:xìn
[xìn]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 崇奉:信仰。信徒。
◎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 同“芯2”。
◎ 姓。
读音:kǒu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 破裂的地方:口子。
读音:cí
[cí]
母的,阴性的,与“雄”相对:雌性。雌花。雌雄。
◎ 〔雌黄〕矿物,橙黄色,可做颜料,古时用来涂改文字,如“信口雌雌”(随意讥评)。
◎ 柔羽。
读音:huáng
[huáng]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 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