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以人废言组词

以人废言

yǐ rén fèi yán
以人废言的解释

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词语解释:
以人废言yǐrén-fèiyán。(1)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以人废言[yǐrénfèiyán]⒈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例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英rejectsayingbecausethespeakeriswhatorwhoheis;
基础解释:
指由于人地位低下等原因,对其言论加以否定或废弃。
引证解释:
⒈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引《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梁书·武帝纪中》:“径寸之宝,或隐沙泥;以人废言,君子斯戒。”明沉德符《野获编·评论·靖康景泰二论》:“此时君相共亡其国,罪不必言;但此二策未为无见,竟以人废言。”
综合释义:
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径寸之宝,或隐沙泥;~,君子斯戒。◎《梁书·武帝纪中》
汉语大词典:
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梁书·武帝纪中》:“径寸之宝,或隐沙泥;以人废言,君子斯戒。”明沈德符《野获编·评论·靖康景泰二论》:“此时君相共亡其国,罪不必言;但此二策未为无见,竟以人废言。”
国语辞典:
不考虑说话者的言论是否合理,只因其身分、品貌不合己意就不采纳其意见。以人废言[yǐrénfèiyán]⒈不考虑说话者的言论是否合理,只因其身分、品貌不合己意就不采纳其意见。引《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若小臣之中,有可纳用者,宁得以人废言而不采择乎?」《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明主者,不以言为罪,不以人废言,罄陈狂愚,惟所省择。」成语解释以人废言
辞典修订版:
不考虑说话者的言论是否合理,只因其身分、品貌不合己意就不采纳其意见。《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若小臣之中,有可纳用者,宁得以人废言而不采择乎?」《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明主者,不以言为罪,不以人废言,罄陈狂愚,惟所省择。」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不考虑说话者的言论是否合理,只因其身分、品貌不合己意就不采纳其意见。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若小臣之中,有可纳用者,宁得以人废言而不采择乎?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明主者,不以言为罪,不以人废言,罄陈狂愚,惟所省择。
出处: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其他释义:
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以人废言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ǐ

[yǐ]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 古同“已”,已经。 ◎ 太,甚:不以急乎? ◎ 及

读音:rén

[rén]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读音:fèi

[fèi]

停止,不再使用:废弛(应该施行而不施行)。废除。废黜(罢免,革除)。废帝(被废黜的皇帝)。废弃。废止。废置。因噎废食。 ◎ 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废话。废品。废墟(受到破坏之后变成荒芜的地方)。 ◎ 没有用的东西:修旧利废。利用“三废”(“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 荒芜,衰败:田园荒废。几经兴废。 ◎ 重伤或杀死某人:废了他。

读音:yán

[yán]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 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 姓。

以人废言造句 更多
1、要做到总揽而不独揽、领唱而不独唱、果断而不武断,有从善如流的气度和闻过则喜的胸襟,善于听取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做到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3、今天看来,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客观公允、不以人废言的精神显然值得后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