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来 汉语字典 五瘟使组词

五瘟使

wǔ wēn shǐ
五瘟使的解释

1.亦称"五瘟神"。 2.迷信传说中主管人间疫病之神。

词语解释:
亦称“五瘟神”。五瘟使[wǔwēnshǐ]⒈亦称“五瘟神”。
基础解释:
亦称“五瘟神”。迷信传说中主管人间疫病之神。
引证解释:
⒈亦称“五瘟神”。迷信传说中主管人间疫病之神。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是箇散相思的五瘟使。”《白雪遗音·马头调·寄柬》:“我是五瘟神,专治人间的相思病。”
网络解释:
五瘟使五鬼又称五瘟、五瘟使者、五瘟使,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瘟神。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他们是中国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每年一些寺庙都会拜五鬼,以求家畜平安,指的就是这个五鬼。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综合释义:
亦称“五瘟神”。迷信传说中主管人间疫病之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是箇散相思的五瘟使。”《白雪遗音·马头调·寄柬》:“我是五瘟神,专治人间的相思病。”传说中散播疾病的五个使者。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锺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各执杓罐、剑与剑袋、扇、锤、火壶,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五瘟使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也称为「五瘟使者」、「五瘟神」。
网友释义:
《宝禅民谣六首》是由其子女从《宝禅民谣》遗稿中陆续整理、编辑出来的。原遗稿为繁体字手抄本,现整理后编辑为简化字本。这些福州民谣,多写福州旧时民俗、生活习惯和社会习气,为了解福州当时民风有所帮助。《宝禅民谣六首》其内容上进,其中不少字段提倡助人为乐,为国为民。深受福州人喜爱。
汉语大词典:
亦称“五瘟神”。迷信传说中主管人间疫病之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白雪遗音·马头调·寄柬》:“我是五瘟神,专治人间的相思病。”
国语辞典:
传说中散播疾病的五个使者。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各执杓罐、剑与剑袋、扇、锤、火壶,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五瘟使者》。五瘟使[wǔwēnshǐ]⒈传说中散播疾病的五个使者。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各执杓罐、剑与剑袋、扇、锤、火壶,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五瘟使者》。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
辞典修订版:
传说中散播疾病的五个使者。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锺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各执杓罐、剑与剑袋、扇、锤、火壶,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五瘟使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也称为「五瘟使者」、「五瘟神」。
其他释义:
1.亦称'五瘟神'。2.迷信传说中主管人间疫病之神。
五瘟使的书写
使
字义分解

读音:wǔ

[w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读音:wēn

[wēn]

中医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瘟疫。瘟病。瘟疹。 ◎ 指戏曲沉闷乏味:这场戏唱瘟了。

读音:shǐ

[shǐ]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 让,令,叫:迫使。 ◎ 假若:假使。即使。 ◎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