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碌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迅速地一滚或一转:他一骨碌翻身爬了起来。2.一大捧。一骨碌[yīgūlù]⒈迅速地一滚或一转:他一骨碌翻身爬了起来。
引证解释:
⒈一滚;一转。形容动作灵活迅速。引明叶宪祖《北邙说法》:“跳不出业窠团,躲不迭甜冤对,便上非想天,一骨碌到底,人我缠绵没了期。”《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晁源一骨碌跳将下来,自己把那一包银子,用力强提到晁夫人面前。”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小柱儿回头望望他的祖母,彷彿发楞;待陈奶妈放开手,他蓦地扑在地上磕了一个头,一骨碌就起来。”王愿坚《妈妈》:“说着,他眼珠一骨碌,一大滴眼泪流下来。”⒉一大捧。引《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只见人家屋簷头,一箇人舒角幞头,緋袍角带,抱着一骨碌文字,低声叫道:‘迎儿,我是你先的押司。’”
网络解释:
一骨碌一骨碌,读音yigūlu,汉语词语,普通含义是指旋转、滚动,北方方言则是指长度度量词,一般特定用于圆柱状物体,尺度较短。
综合释义:
迅速地一滚或一转。明叶宪祖《北邙说法》:“跳不出业窠团,躲不迭甜冤对,便上非想天,一骨碌到底,人我缠绵没了期。”《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晁源一骨碌跳将下来,自己把那一包银子,用力强提到晁夫人面前。”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小柱儿回头望望他的祖母,彷彿发楞;待陈奶妈放开手,他蓦地扑在地上磕了一个头,一骨碌就起来。”王愿坚《妈妈》:“说着,他眼珠一骨碌,一大滴眼泪流下来。”一大捧。《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只见人家屋簷头,一箇人舒角幞头,緋袍角带,抱着一骨碌文字,低声叫道:‘迎儿,我是你先的押司。’”
网友释义:
一骨碌,读音yigūlu,汉语词语,普通含义是指旋转、滚动,北方方言则是指长度度量词,一般特定用于圆柱状物体,尺度较短。
国语辞典:
翻身一滚。形容速度很快、一下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三回》:「勉强睡一霎儿,刚睡不大工夫,听见有人说话,一骨碌就坐起来了。」《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县大老爷听说要撤任,急得把烟抢摔下,哗啷一声打破了个胶州灯的罩子,一骨碌跳下炕来。」也作「一毂辘」。一骨碌[yīgúlu]⒈翻身一滚。形容速度很快、一下子。也作「一毂辘」。引《老残游记二编·第三回》:「勉强睡一霎儿,刚睡不大工夫,听见有人说话,一骨碌就坐起来了。」《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县大老爷听说要撤任,急得把烟抢摔下,哗啷一声打破了个胶州灯的罩子,一骨碌跳下炕来。」
辞典简编版:
翻身一滚。形容速度很快、一下子。 【造句】他一骨碌从床上跳起来。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翻身一滚。形容速度很快、一下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三回:勉强睡一霎儿,刚睡不大工夫,听见有人说话,一骨碌就坐起来了。文明小史˙第三十三回:县大老爷听说要撤任,急得把烟抢摔下,哗啷一声打破了个胶州灯的罩子,一骨碌跳下炕来。亦作一毂辘。
其他释义:
迅速地一滚或一转:他一骨碌翻身爬了起来。
字义分解
读音:yī
[yī]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 全;满:一生。一地水。
◎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 乃;竞:一至于此。
◎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 或者:一胜一负。
◎ 初次:一见如故。
◎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读音:gǔ,gū
[gǔ,gū]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读音:liù,lù
[liù,lù]
平凡(指人):庸碌。碌碌(如“忙忙碌碌”)。
◎ 繁忙:劳碌。忙碌。